第141部分(第4/4 頁)
眼睛特別明亮,眼裡閃著熾烈的戰意,與眼前從戰場歸來的將士們一般無二。
漢朝的馳道是全封閉的,兩旁築有牆,無法擅入。道路平整,好象現代的水泥路面一般,若是在上面行車,不會顛簸。道路兩廂更是種有樹木,若在春夏之季,樹木吐綠,行走其上。讓人心曠神怡。
馳道兩邊,站著漢軍將士。人人頂盔貫甲,盔明甲亮,腰懸漢劍,精神抖擻,往當地一站,好象打進土裡的木樁,具有不可撼動之勢。
順著馳道,沒走多久,就看見了未央宮高大的影姿,雄偉不凡。
再近些,周陽看清了,只見未央宮城頭上插滿了鮮豔的旗幟,每一面上都有一個“漢”字,這是漢朝的旗幟,用現代的話來說叫“國旗”。雖然二者並不相同,卻也有些近似。
紅色的漢字旗在風中飄舞,獵獵作響,把高大的宮牆點綴成紅色的海堤。
宮門下,人頭攢動,是文武百官列於此地,奉旨前來迎接周陽他們。文官就文列,武將入武班,秩序井然,濟濟一堂。
站在最前面的是張鷗和許昌。此時的許昌,雖然臉上帶著笑容,可是,他的目光有些畏怯,每每一掃將士們,就不由主的低下了頭顱。
他在北地當著將士們的面跪下,那是何等丟人,如今見到將士們,心中有愧,哪敢仰視。
張鷗仍是那般不動聲色,只不過,臉上多了些喜色。看來,這一仗還真是振奮人心。連他這個一向冰冷的人都有了喜悅。
在群臣的注視下,周陽策馬來到近前,抬起頭朝宮牆上一望,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大跳,宮牆上的人太多了,多得讓人無法想象。
闕是漢朝建築中必不可少之物,未央宮一共有兩闕,北闕和東闕,各有各的用處。北闕主要用於上書,那些讀書人若是有什麼好的策議,又見不到皇帝,怎麼辦?那就上書!他們上書,就得去北闕。
東闕,主要用於朝覲慶賀。諸侯來朝,覲見天子,就要從東闕進入。周陽他們凱旋歸來,向景帝獻捷,就得來東闕。
所謂闕,就是平臺。未央宮的東門有兩座平臺,平臺上建有亭,稱為“闕亭”。
景帝並沒有在闕亭裡,而是在宮門的城樓上。
此時的景帝,身著皇袍,頭戴通天冠,腰懸漢劍,站在城樓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