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翎急使,要讓大漢的百姓都知道。”李廣的聲調很高。
報捷是必要的,沒必要派出鴻翎急使,因為鴻翎急使的動靜很大,會鬧得整個漢朝都知道。把李廣的堅決樣兒看在眼裡,周陽若有所悟,他這是要趁機宣揚一番。即使接下來一戰打敗了,有人發難,指責周陽,有這麼天大一個戰功頂著,他們也沒有辦法。
可以想得到,若接下來一戰大敗,傷亡太大,被治罪的不可能僅僅是周陽一人,就是李廣、程不識他們也是逃不掉。
這的確是一個減輕罪責的辦法。整個漢朝都知道這次大捷,即使接下來大敗,景帝也有話說,可以保全不少將領。這於將來擊破匈奴有莫大的好處。
周陽點頭道:“派出鴻翎急使,向皇上報捷!”
李廣擔心周陽不答應,一聽這話,歡快的應一聲。
周陽站起身道:“軍務就由你們多擔待,我要好好思索一番,接下來這一仗怎麼打,我得想清楚。”
程不識他們已經聽李廣說起過,周陽有把握擊敗匈奴,聞言之下,大喜過望,齊聲道:“大帥放心,我們一定盡力。”
李廣和程不識是名將,這點軍務於他們沒有任何問題,周陽大是放心。去了裡間,拔出漢劍,切削木頭,削出匈奴、騎兵、步兵、車兵、弩,在地上擺弄起來。
時而搖頭,時而思索,時而打亂重來……
李廣身背大黃弓,腰懸漢劍,親自擔任警戒,不許任何人打擾周陽。
以如今漢軍的實力,與匈奴打野戰,勝率連三成都不到。以如此低的勝率,打敗匈奴,比起登天一點也不容易。若是打斷周陽的思維,那就是莫大的損失。程不識和李廣他們一商議,決定把軍務交給程不識他們,李廣專心守護周陽。
……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兩道劍眉擰在一起,不時踱來踱去,問道:“春陀,前方可有軍報?”
“回皇上,未有軍報。”春陀小心翼翼的回答。
自從匈奴大軍到達邊關,景帝是天天催問軍報,巴不得馬上知道戰事結果。
“沒有軍報,說明仍是原先那般,不勝不敗,戰事處於膠著。”景帝擰著眉頭剖析。
“邊關軍報!”
殿外傳來一個高亢的聲音,尖細刺耳,是近身太監。
春陀小跑著過去,小跑著回來,手裡多出一捆竹簡。景帝急不可耐的問道:“春陀,是捷報,還是……”
後面的話沒有說,那是在問是不是敗報。雖然周陽用兵奇詭。畢竟匈奴勢大,小折一陣數陣並不奇怪,誰能保證常勝不敗呢?要景帝不擔心都不行。
“回皇上,沒有說。”春陀把竹簡遞到景帝面前。
景帝手一伸,閃電般奪了過來,急急忙忙展開一瞧,嘴巴變成了一個圓形,神情呆滯,彷彿一尊雕像,竹簡摔在地上,發出“啪”的一聲清響。
“皇上,可是敗報?”春陀追隨景帝這麼多年,很少見到景帝如此驚訝失態,只覺一顆心直往下沉。
“敗報?”景帝給他的話驚醒過來,目光仍是有些呆滯:“比打了敗仗還要可怕,可怕得多!快,去把周亞夫傳來,朕要和他好好議議。”
“皇上,條侯正在長沙。”春陀小心的提醒一句。
“哦!”這種重要軍情,景帝要是第一時間不想到周亞夫就不對了,這才明白過來,他早就把周亞夫派出去對付百越了:“把竇嬰傳來。還有,快把先生請來。一定要快!”
在景帝的催促聲中,春陀飛也似的衝出了養心殿。景帝如此焦慮失神,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發生。
景帝彎腰,拾起竹簡,一連看了好幾遍,緩緩跪坐下來,把竹簡重重砸在短案上。雙手不停拍著前額,嘆道:“定是中行說的毒計!當年一時不慎,竟給大漢埋下如此禍根!母后呀,你可是害苦了孩兒!害苦了大漢!”
中行說得罪竇太后,才給派去匈奴。中行說死活不肯去,還放出風聲,說要是他去了匈奴,會教唆匈奴為禍。當時,朝中無一人認為這是真的,不過是他吹牛皮而已。可是,中行說到了匈奴,竟然真的教唆匈奴為禍。
他知曉漢朝內情,才智不錯,有了他的教唆,匈奴之禍日烈。說到底,這都是竇太后造成的。
身為人子,景帝又不能指責竇太后,只能暗中埋怨幾句。
“蹬蹬!”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那個中年人氣急敗壞的衝了進來,臉色惶急,遠遠就問道:“皇上,可是打了敗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