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們說不足為奇,但是,講到這兒,我們就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大清朝的皇位爭奪戰,雖然說很激烈,但是並不悲慘,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應該說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我們要清楚,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一點,在大清朝所有的人中都清楚。而這個少數民族滿洲人,他的前身女真人曾經建立過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金,結果那個政權在中原沒有佔據多久就被消滅。這是滿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個政權,它正在夢寐以求地統一中國,這才是擺在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面前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多爾袞對這點非常清楚,豪格對這點也非常清楚。
第二,在1643年這個時候,大明王朝已經危在旦夕,大順政權、大西政權先後建立,對明王朝形成了絕對的威脅,雙方的決戰在即。在這個時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期,任何時候豪格和多爾袞都可以決裂,但是唯有1643年這個時候,兩個人不能決裂。因為他們知道,勝利就在前面。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知道,這場爭奪必將是激烈,但是不悲慘。他們絕對不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絕對不會犯一個王朝末期才能出現的事情、才能出現的錯誤。這個王朝剛剛建立,他們不可能像明王朝後期那樣,出現那種腐敗現象。
我們首先來看,豪格這個主動出擊者的劣勢。主動出擊者豪格的劣勢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真正的支持者少,在有決定權的七個人中間,豪格只贏得了自己的一票,其他那六票或者明目張膽地支援多爾袞,或者是模稜兩可地不予表態。
第二,兩黃旗目的不純,兩黃旗表面上支援他,與其說支援豪格,不如說是為了保護兩黃旗自身的優勢,滿洲人向來以黃色為尊,誰當了皇帝,誰屬下的那兩個旗就會叫成黃旗,另外兩個旗就得換了顏色,如果你換了別的色就不會受人尊重,你拿的錢都不一樣多。你的地位、身份一切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兩黃旗之所以支援豪格,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從這種程度上,兩黃旗並不是在支援豪格,而是在支援自己,如果有人能夠想一個辦法,我上臺,你們兩黃旗的位置不變的話,那麼兩個黃旗很有可能立即就宣佈,那我放棄對他的支援,我就支援你。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兩黃旗的最終想法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就是說,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那皇太極的兒子自然就會掌握兩黃旗,那我支援誰都可以。所以,我們表面上看,兩黃旗那麼堅定,實際上兩黃旗並不是鐵板一塊,這是我們講的第二。
第三,嚴重缺乏經驗。豪格,畢竟是皇太極的長子,他前面走的路都由皇太極給他鋪墊好了,所以豪格的一生是平坦的,他沒有經歷過任何鬥心眼的事。戰爭、打仗,赳赳武夫方面,豪格是很好的一把手,但是與人鬥心眼,豪格沒量,在這個方面他明顯地比他的叔叔多爾袞要差。鬥心眼這方面完全不行。
那麼第四,他缺乏軍隊的支援。豪格參加了大大小小十五場戰役,但是這些戰役很多情況下他都是掛一個名,真正打得怎麼樣還是多爾袞,真正立功的還是人家多爾袞,所以在軍隊的支援方面,他自己也清楚,他不如多爾袞更能贏得人心。
綜上所述,豪格在未來的皇位爭奪戰中不會輕易取勝,隨時有失敗的危險。9月26日這一天是農曆的8月14日,中秋節的前一天。黎明,豪格為首的黃旗率先動手,他們知道,笨鳥先飛。所以先下手的為強,後下手的遭殃,他們採取了主動出擊,先聲奪人的戰術。豪格不會成功,這是歷史已經註定了的。問題在於他為什麼失敗?會不會出現下面這種可能,沒有兒子的多爾袞與已經給皇太極生了兒子的莊妃,兩個人聯起手來打敗豪格呢?可是多爾袞也沒有成功,這又是為什麼呢?也就是說,為什麼會出現豪格與多爾袞兩敗俱傷的情況呢?會不會出現下面這一種可能,多爾袞為了莊妃這個美人而主動放棄了江山呢?
皇太極死後不久,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這八個人呢,諸位,這八個人那是兩黃旗中的傑出人物,這八個人,一起就集合,帶領著好幾十個,也是三旗的各個牛錄的首領,直奔豪格家,企圖策劃豪格為帝。在豪格的授意下,上述八個人歃血為盟,結成八拜之交,八個人,同稱兄弟。在豪格的授意之下,這八個人前腳出了豪格的家門,後腳就跑到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家,他們清楚,如果有人能支援豪格的話,那就非鄭親王濟爾哈朗莫屬了。這八個人到了濟爾哈朗家,濟爾哈朗對他們熱情寒喧之後,表示我肯定會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