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前邊介紹過,劉濞造反時,劉安第一個響應。只不過他行事扯淡,被自己的丞相給關了禁閉。不但沒造成反,還先行和叛軍幹了一仗。
要說他的表現,遠比劉將閭惡劣的多。劉將閭喪命,他劉安應該也不會太好過。然而例外還是出現了。劉將閭一死,勾起漢景帝一絲憐憫之心,饒了劉安一命,讓他繼續幹他的淮南王,不過封地小了一大片。
扯淡的劉安保住了命,並且原封地未動封地。然而,他那兩位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兄弟,卻搬了家。衡山王劉勃改封濟北王(原濟北王劉志改封淄川王);廬江王劉賜改封衡山王。
緊接著,漢景帝劉啟徹底洗牌,一口氣讓很多諸侯王都搬了家。甚至參與叛亂的六王的後代,也竟然有了相應的封號(劉濞被列為首犯,其後人未獲此項優待)。搬家到不打緊,關鍵是大家到達目的地後,突然發現,封地大幅縮水。說這些人是諸侯王,實際上很多連郡守都不如。
當然,在這次平叛中,還有很多人都表現的很出彩,比如那個欒布,還有那個韓頹當,還有一個叫灌夫(這個人隨後介紹)……由於人物眾多,過於龐雜,我就不再一一累述了。只要大家曉得,這些人都升了官,或者有了封號就行了。
搬家的搬家,上封號的上封號。雖然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不管怎麼說,都忙的熱火朝天、不可開交。應該說,絕大部分人是快樂的。畢竟打了一場惡戰,死了很多領導,騰出來很多位置。在那個不流行“六十歲退休”的年代裡,一下子就出現這麼多機會,的確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情。
藉著這股興奮勁,群臣上書:早立儲君。
當然,群臣此時提出這個建議,絕不是閒的窮開心,定然有人在幕後操縱。至於操縱的人,其實很容易想到——皇帝。
劉啟之所以會來這一手,也是萬般無奈。前邊提到過,太后竇漪房一心讓梁王劉武為儲君,而劉啟不樂意。更重要的是,劉武在這次平叛中,功勳卓著,聲望很高。朝中很多人,也認為此舉可行,甚至已暗中向劉武示好。誇張的是,劉武本人也在朝中暗自行動,送禮的送禮,拉關係的拉關係,甚至劉啟身邊的妃子宮女們都收到了禮物。這種局面,是劉啟不願意看到的。
應該說,劉啟很生氣,只不過礙於面子沒表現出來罷了。
因此,他決定趕在太后行動前,自己先行動手。
群臣上書後,劉啟當即表態:國不可無儲君。
劉啟一生共有14個兒子,3個女兒。到目前為止,劉啟至少有9個兒子,因為劉徹是第九子,並且現年4歲。
這麼多兒子中,指定個接班人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漢景帝四年夏,皇長子劉榮被立為皇太子。這個業已二十歲的年輕人,被推上了前臺。
當然,走上前臺的人,不止劉榮一個。慄妃,劉榮老孃,一個胸大無腦,甚至有些腦殘的女人,也榮幸地亮了相。(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
按照劉濞的本意,這一仗不會持續時間太久。
可打著打著,他發現問題很嚴重。他似乎陷入了個怪圈,衝上一隊,死一隊;投入一撥,陷入一撥,無論怎麼努力,都是泥沉大海,總收不到“城破”的訊息。
劉濞焦急地在大帳裡踱著。他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最為薄弱地地點,何以會如此頑強?
隨著時間的延長,劉濞漸漸絕望。
然而他不願意收兵,也不敢收兵,因為已沒有了退路,只求再拼上一陣,能實現預定目標。
此時的他已成功轉型為賭徒,並且是輸紅了眼的賭徒。
這一仗,持續到天方大亮。當劉濞再次看清城頭時,氣的差點吐血。長嘆一聲:中計了!
絕望地望了一眼屍橫遍地的吳楚大軍,痛苦地閉上了雙眼,有氣無力地下了道命令:鳴金收兵。
這仗不能再打了。使完了所有招數,也用盡了最後計程車氣,更重要的是吃光了的存糧。這次夜戰不成,造反事業基本上就該收場了。
劉濞向昌邑城投上一瞥後,下了最後一道軍令:退兵!
此時他,只求儘快返回吳國,整頓軍馬,以期聯絡南越諸國,割據東南。
但為時已晚。花光了所有的本錢,想再翻本基本很難。
打仗需要吃飯。走路一樣,一日三餐,頓頓少不了。但劉濞手中的存糧,根本滿足不了這個要求。
隨著這道“軍令”,吳楚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