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因為欒布千里迢迢把大軍開到邯鄲後,也沒能攻進去,除了把邯鄲城圍得更嚴實外,並沒產生什麼奇效。
至此,竇嬰充分理解了酈寄。借用電視劇中的一句臺詞:不是**無能,只因共軍狡猾。
劉遂的確挺狡猾。
劉遂實際上很有一套。劉濞寫的那篇檄文傳到趙國後,劉遂當即相應,宣佈起義。砍掉一些人,然後慷慨陳詞講了一番話後,安安靜靜地坐了下來。
但劉遂並非什麼都沒幹,開完誓師大會後,當即派兵把常山、河間兩郡收了回來(原屬趙地,後被朝廷單獨設郡)。
緊接著是大舉徵兵徵糧。
首先說徵兵。劉遂把戶籍簿翻看一遍後,在全國做了總動員,把能扛槍的男丁全部彙集一起,湊足了六七萬人。還頗有創意地搞了個梯隊建設,誰管衝鋒,誰管守城,誰管後勤補給……安排的頭頭是道。
然後是徵糧。劉遂的徵糧工作也做的很有效,辦法很簡單——搶。不過劉遂頗有一套,本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把周邊郡縣、諸侯的糧倉洗劫一空,並且全部拉進了邯鄲城。
準備的差不多了,按理說應該出發了,畢竟自己是在造反,窩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可劉遂偏不,接下來的工作是修城牆。本著在老家長住的決心,劉遂轉行當了包工頭,親自帶隊,認真負責地蓋起了房,把邯鄲城整的又高又厚。縱然如此,還不放心,竟又在城內設城,硬生生地修了個內城。
到現在,屬下們算是整明白了。這位老兄造反,並不準備跑遠,看似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折騰。
當一切準備停當後,酈寄來了。
要說酈寄並沒帶多少人,四萬而已。可在進軍初期,依然把劉遂打的丟盔棄甲。
這也好理解,畢竟酈寄子承父業,幹武將已經很多年了,實戰經驗豐富。並且,劉遂前期的佈局也很有問題。劉遂初聞漢軍將至,採用了一套“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式,把趙軍分散佈局,胡椒麵一樣均勻撒開。如此一來,在各個分佈點上卻處於弱勢。更重要的是,酈寄畢竟帶來的是正規軍。而劉遂則事起倉促,召的很多人都是初次扛槍,戰鬥力自然要打些折扣。
眼看酈寄越來越近,劉遂連忙派人去匈奴求援。軍臣單于答應的挺乾脆,可就是遲遲不發兵。
劉遂急了。他終於弄明白了一句話——“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不得已,他下令各處守軍向邯鄲聚攏,決定握緊拳頭和酈寄幹上一架。
劉遂的這個套路,的確讓酈寄遇到了麻煩。在邯鄲城外,劉遂守了一陣,讓漢軍無可奈何;後來又衝了一陣,可他也拿酈寄毫無辦法。
就這樣,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就在雙方打打停停,不可開交之時,欒布終於到了。有了欒布這股生力軍,漢軍實力翻翻,士氣大震,結結實實把劉遂圍了起來,輪番敲打。
這一交手,大家才發現,劉遂的確有先見之明,前期搶糧食、修城牆工作還真沒有白乾。任酈、欒二人如何折騰,硬是奈何不了劉遂。
酈、欒現在充分體會到了劉卬曾有過的心境。不過他倆更過分,一口氣把篝火晚會開了十個多月。
由此可見,劉遂孤守一城,能硬生生鬧這麼長時間,真不得不讓人佩服。
值得一提的是,劉遂還並非是餓死的,而是淹死的。因為酈、欒二人也覺得很丟人,連吳楚聯軍都被滅的一乾二淨了,他倆還在刨城牆。再這樣弄下去,就成笑柄了。
不得已,兩個老頭改行成了包工頭,不惜財力物力,硬是挖了條人工河,把黃河水引到了邯鄲城外。直到水漫邯鄲,劉遂才宣告結束。
當然,這已是吳楚聯軍被滅掉六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
也許有人會疑惑,劉卬兄弟四個不是在造反嗎?現在漢軍來了,怎麼著也得打一陣才是道理,傻不拉幾地退什麼兵呀?
問題是他們不得不退。關鍵原因就是路中大夫的那一聲吼。
路中大夫信口胡扯的那句“周亞夫率軍百萬前來救齊”,在叛軍中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心惶惶,隔三差五有人溜號。這種局面,本就讓劉卬很難控制,雖然開了不少會,做了一些思想工作,但效果不佳,大家一直認為劉卬是在忽悠人。甚至劉雄渠、劉闢光、劉賢三位兄弟,也開始覺得他不怎麼靠譜。
這讓劉卬很頭疼。
他本想餓死劉將閭,然後一雪前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