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賈老師何不歇歇?人家命好,生下來就是王爺,認不認字無所謂,你賈誼何必較這真?累不累啊。再說念好書也沒什麼好出路,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混混日子就行了,用不著學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賈誼卻偏不這樣認為,既然皇帝讓我來給你當老師,就是教書的義務。因此,他有事沒事就去給劉揖上幾堂課。
而劉揖同學也挺有意思,他雖然不愛學習,可不討厭賈誼。因為賈老師懂的東西多,隔山差五會給他講一些小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不過他除了聽故事外,其他方面就不怎麼關注了。所以,只要賈誼來給他上課,劉同學就有選擇性的聽兩句,然後呵呵一笑拍拍屁股出去耍了。留下身後的賈誼,無奈地搖搖腦袋,等著自己唯一的學生耍累了再回來聽兩句。
就這樣,兩個不搭調的人,你拉我扯地過了幾年較為舒心的日子。
然而,這種日子還是被一場意外打破了。
漢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劉揖入朝,興奮的劉同學騎馬時一不小心栽了下來,摔死了。
這場意外發生在京城,賈誼並不在身邊,按理說和他沒半點關係。然而,賈誼卻從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他認為自己的這個太傅沒盡好責,讓唯一的學生出了這麼大的事,因此心情憂鬱,甚至經常哭泣。
按理說,劉揖一死,賈誼就該下崗了,因為唯一的學生死了,老師好像沒有存在的必要。
而就在此時,賈誼上了自己最後一道奏章。
這道奏章是有背景的。因為劉揖一則年齡小,二則光顧著玩了,連個兒子都沒留下,按例梁國是該撤銷了。這個境況,是賈老師不願意看到的。當然,他並不是怕下崗,因為他關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劉恆有四個兒子,現在死了一個,就剩下太子劉啟、代王劉參和淮陽王劉武。天下諸侯王中,直系很少,旁系很多。這一景象,對將來的繼任者是很不利的。況且梁國西屏障關中,東窺視天下,如果一旦天下有變,梁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賈誼上書,建議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黃河,後者南到長江,從而連成一片。這樣一來,一旦國家有事,梁王國足以抵禦齊趙,淮陽國足以控制吳楚。並且建議讓老二劉參來當這個梁王。
劉恆聽取了賈誼的這個建議。但並沒有完全按賈誼的辦法來,而讓老三劉武當上了梁王。之所以有這麼個結果,主要是劉參一時半刻分不開身,因為此時的代地並不安寧,匈奴人還在到處流竄。這是個舉足輕重的地方,況且是劉恆的發家地,他對這個地方是有感情的。
我之所以捎帶講到這一點,是因為賈誼的這個部署,將會在十幾年後的那件大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賈誼這個人,把握全域性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而縱然如此,賈誼也並沒能走出劉揖摔死的陰影。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賈誼在憂鬱中病死,享年三十三歲。
縱觀其一生,雖受讒遭貶,未登公卿之位,但他那些遠見卓識的政論和建議,文帝還是比較重視,並且絕大部分是實行了;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的公卿們所不能比擬的。
一時謀議略實行,
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
古來何啻萬公卿。
然而賈誼卻沒看透這一切。才華,成就了他,也摧殘了他。
關於這個才子的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
第十五章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
鄧通將要說的話是有背景資料的。
前邊我提到過,劉恆和賈誼討論過神鬼之事並把他送出去後,曾發了一句感慨:“許久不見賈生,自以為學問趕上了他,而今方知,還遠不能及啊!”
劉恆說這句話時,身旁的鄧通心中一陣暗喜,他頗為討好地笑著道:“臣今日方知賈生高才,難怪群臣對其推崇備至。”
鄧通這句話太高明瞭。聽起來似乎是在讚揚賈誼迎合皇帝,事實上,他卻為賈誼刨了個坑。
也許有人會聽不明白,可鄧通心裡卻很清楚,他這句話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只能說,鄧通太瞭解劉恆的心理了。
劉恆雖然是皇帝,但與普通人並沒多大差別,既有喜好,也有忌諱。劉恆最大的喜好就是“昇仙”,他窮其一生都在為這個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最大的忌諱也只有個字——“結黨”。這兩個字,是劉恆最不能聽到的,誰如果和這兩個字沾上了邊,那就等著捱整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