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苦地埋頭苦幹了幾年後,終於開花結果,生個兒子,鄧家的香火終於給續上了。老來得子的鄧賢高興的合不攏嘴,鑑於村口官道四通八達,因此給兒子取名曰“通”。
鄧通,開始了他不太光彩的傳奇經歷。
第十五章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
劉長接二連三的作死行為,終於讓一些人看不下去了。
第一個看不下去的是淮南國的丞相。這位丞相兄嚴格意義上是劉長的嫡系,因為其他諸侯國的丞相都是朝廷欽定,而這位老兄卻是劉長提拔上來的。
劉長這幾年的不地道行為,這位丞相兄知根摸底,甚至參與了一些事情。
當初劉長決定謀反,丞相兄表示支援,也積極參與。而隨著劉長一連串的不地道行為發生後,丞相兄開始迷茫了。劉長純粹是在瞎胡搞,根部不是塊造反的料,照這種套路發展下去,遲早得犯事。
權衡利弊後,丞相兄下定決心向朝廷投誠,因此私下裡見了緝捕隊員。在緝捕人員的面前,丞相兄把這些年來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做了交待。
這些內容讓緝捕人員大吃一驚,連夜將彙報材料送往京城。
緝捕人員的動作雖然很快,但劉長的動作也不慢。他很快得知丞相兄私會朝廷官員的訊息,因此勃然大怒。隨即將自己的丞相綁了過來,怒聲質問:“你想背叛我而投靠朝廷?”
丞相兄舔了舔乾澀的嘴皮,卻沒說出一個字。事已至此,任何話都已是多餘的,怪只怪自己行事不密。
事實上,劉長也並不原因聽他的解釋,大手一揮:“砍了!”
丞相兄本準備多活幾年,不成想死的更早。
緝捕隊員的彙報材料和劉長砍掉自己丞相的訊息,幾乎同時被送達京城。劉長造反的罪名,徹底被坐實了。
衝動是魔鬼。劉長這次行為,很能詮釋這句話。
我前邊經常提到諸侯國的丞相是朝廷指定的。朝廷之所以抓住這項人事權不放,歸根結底是為了監督諸侯王。
也就是說,明面上這些人是諸侯王的屬臣,事實上是朝廷的眼線。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因此,諸侯王們對自己的丞相還是比較客氣的。雖然在很多時候,倆人之間矛盾重重,但通常情況下不會撕破臉。
劉長比較囂張,當初他隔過朝廷,私自任命了個丞相。雖然這是個違規行為,但劉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不管。
既然朝廷沒對人選提出疑義,那麼丞相就是朝廷的在冊官員。既然是朝廷的官,就得辦朝廷的事。當然包括行使監督權。
現在,劉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丞相兄給砍了,不得不說他有點衝動。因為能判諸侯國丞相死刑的,也只有朝廷。而劉長並沒弄明白這一點,他只記得當初是自己提拔的這個人。
此時,擺在劉長面前的也只剩一條路可走——舉旗造反。明目張膽地誅殺朝廷命官,已然是在造反。
可劉長的舉動卻令人莫名其妙,他砍掉自己的丞相後,矇頭蓋臉睡起了大覺,毫無動靜。
劉長雖然沒動靜,可朝廷卻炸了鍋。很快,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宗正等一大串京官,聯名上書,俱言劉長謀反,應以治罪。
這裡也許會有人疑惑,我提到丞相、御史大夫,怎麼不提到三公之一的太尉?事實上,此時並未設此職務。灌嬰死後,劉恆及時取締太尉一職,親掌軍事大權。由此可見,劉恆雖然表現的寬仁忠厚,但他絕不是什麼老實人。有手段、有權謀,心機還很深。這個人,很不簡單。
劉恆這些年來,一直放任劉長的行為,任由他瞎折騰。現在終於開花結果。收拾掉這位仁兄,就再也沒人有資格來和自己爭名分了。
劉恆那滿面苦惱的表情下,隱藏著極度的興奮。
就劉長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該對他動手了。
然而,劉恆還是感覺太草率。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非議,也免得自己背黑鍋,因此說了這麼一句口是心非的話:“我不忍心依法制裁淮南王,交於諸臣商議吧。”
這明顯有點瓜田李下的感覺。現在丞相帶隊,群臣上書,要治劉長的罪。你現在又把皮球踢給了群臣,讓他們來決定劉長的死活,顯然是要把劉長推向絕路。雖然劉長這些年來的表現,完全有這個資格。
皇帝的態度,群臣們心領神會。很快又第二次上書,措辭更為激烈,明確要求置劉長於死地。
群臣已亮明瞭態度,按理說劉恆也就無需再立牌坊了。然而,劉恆是一個搞政治的高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