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前衛,早在2000年前就提倡“養生療法”,主張生命在於運動,認為多活動可以保持血脈、筋骨、肌肉的協調。
然而,這個看似很淺顯的道理,差點把他推上絕路。
人在很多時候真的說不清,他們會毫無道理的相信你,也會毫無道理的懷疑你。你把道理說得越玄乎,越讓別人聽不懂,甚至雲山霧地胡亂侃,反而人家會越相信你。可你一旦把道理說的很淺顯,人家反而會認為你在忽悠人,反而不再相信你了。
人們的這種懷疑一切的態度,往往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淳于意對此就深有體會。
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
折騰了十幾年,為鞏固自己的皇位幾乎幹掉了所有對手,終於大功告成。此時的劉恆是愜意的。
人在志得意滿時,通常會謙虛一下、客氣一下,說幾句場面話,什麼不得已而為之、純屬偶然什麼什麼的。當然,無論說出什麼話,歸根結底不外乎告訴剩下的那些人:大家可以放心過日子吧,以後不隨便收拾人了。
劉恆也沒搞一丁點創新,很快把很多人召集過來,長篇大論地說了一段話,最終得了個結論:百官之錯,應由我親身承擔,把過錯委於臣下,是我不贊成的。
厚道,真是太厚道了。
按劉恆自己的說法,這些年來他應該喝好幾桶毒酒了。可他一口都沒喝。劉長、薄昭等人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蹦出來質問:你早點幹什麼去了?
當然,幾年前劉恆肯定不會說這句話的,因為時機不成熟,還有幾個傢伙有待收拾,如果拿這句話搪塞人,束縛住的只能是自己。劉恆沒那麼傻。
不過,劉恆這句話也自己為賺來不少名聲,後世對這位仁兄的評價那麼高,與這句話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政治就是如此,適時說一些假大空不著邊際的話,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傻著臉胡說八道,不把你歸到混混裡,就會把歸到惡棍裡。所以,說話很重要,尤其是在政界裡混,千萬別信口開河、想哪說哪,若如此,也許話還沒說完,就該捲鋪蓋滾蛋了。
劉恆是搞政治的老手,他每說的一句話都在往臉上貼金,這句話也是如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劉恆剛說完這句話,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蹦出來驗證真偽。
這個人叫淳于意。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名字很陌生,完全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傢伙。
的確,按漢王朝官職等級來認定的話,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人物——平民。然而在醫學界,他卻是一個牛的不能再牛的人物,甚至司馬遷老爺子還把這個人和那位很有名的扁鵲放在一起做了個合傳。
雖然這個人對漢王朝的走向並沒有多大影響,可我思來想去之後,還是決定記錄下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因為其對全人類的貢獻絕非那些王侯將相所能比的。
實際上,淳于意年輕時候也當過幾年官,職務名稱為齊國太倉令,一個管理糧倉的官。雖然聽起來很不起眼,但在當時卻很重要。糧食,那關係到民生問題,一不小心就會有人餓肚子。這是一個比較清閒但非常重要的崗位。淳于意能混到這麼個職務,應該是會讓很多人豔羨的。
然而,淳于意的表現卻令很多人大跌眼鏡。他在這個崗位上,既不拿方案做規劃,連個合理化建議都不提,更別指望這位仁兄搞創新。他整日裡死心塌地的混日子,一點也沒有爭當崗位能手的想法。
但這位兄弟也並沒閒著,一天到晚悶著腦袋搗鼓自己的東西——中醫。
要說淳于意還是幸運的,因為他在這段時間裡,結識了一位當地的名醫——公孫光,這位老同志家裡的醫學藏書比較多,其本人對中醫理論也極有研究。更加幸運的是,公孫光收了淳于意這位徒弟。
就這樣,淳于意一邊當倉庫管理員,一邊研究醫書,單調乏味但也極其充實。
如果淳于意止步於此,他最多能混個“江湖郎中”的稱號。畢竟中醫不是靠背誦藥方就能幹成的,望聞問切,那學問深了去了。
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科,要想在這個領域折騰點名聲,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若沒一二十年的實踐積澱,開出來的藥方能吃死人。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你想在荒草胡地扒拉一些草根樹皮熬成湯,黑乎乎地弄一鍋,聞著都噁心,誰知道里邊有沒有能吃死人的東西?最為關鍵的是如何認準病症,摸摸人家手腕、問兩句、看幾眼,就要開藥方,猜謎語一樣的事情,沒有一點真本事,那等同於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