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名。折兩人而殺幾百人,項羽的確很牛,這種打法任誰都會瞠目結舌。項羽不無得意地對部下說:“你們看怎麼樣?”身後的二十六人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紛紛表示:“大王說的一點不錯。”
項羽雖然表演的很搶眼,但他並不傻,自己就這麼二十幾個人,死一個少一個。人家卻是幾千人,死百兒八十個不明顯,冷兵器的戰爭,人多欺負人少天經地義,更為關鍵的是自己手中的資本真是少的可憐。
最終,項羽帶著二十六個人殺出重圍,一直往南跑,抵達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這裡是項狂人的最後一站。
項羽到達烏江北岸之時,恰巧當地亭長備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見項羽趕來,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江,還可稱王。現在只有這一艘船隻,漢軍到來,無從渡江。”亭長說完就要上船準備。
而此時的項羽卻是一聲苦笑:“天之亡我,渡江合宜?八千子弟隨我而西,今無一生還,縱江東父老憐我,我也無面目見之!”項羽說完,翻身下馬,深情地撫摸著心愛的寶駒,一聲嘆氣,說道:“吾騎此馬五歲矣,所當無敵,不忍殺之,現賜公,請善待。”
亭長與二十六騎勸項羽渡江,然項羽卻執意留此。亭長無奈,只好牽著烏騅馬一步一回頭,默默上船,悠悠渡江。
一切安排停當,漢軍已鋪天蓋地而來。
天,很藍,萬里無雲;
風,很輕,微撫長空。
馬蹄縱橫,劍戟長鳴,滾滾黃塵遮天蔽日,陣陣喧鬧打破了這本該有的寧靜。
項羽不再奔逃,也不準備再去奔逃,英雄末路,只有那一抹殘陽留下了幾絲痛楚。
身後的二十六勇士紛紛下馬,手持短刀圍護在項羽身後,靜靜地等待最後的一搏。
漢軍近了,更近了,當漢軍衝到十幾步遠的時候,這二十多個人在項羽的帶領下,迎面衝了進去,開始了這一生中最後的表演。在漢軍層層的圍擁下,二十幾個勇士一個個慢慢的倒下。
最終,只有項羽一個人屹立在漢軍的中央,長戟已段為幾節,長劍也砍碎幾把,雖然有十多處劍傷,卻屹立不倒。他一個人已砍殺了幾百名漢軍,血滿戰袍,分不清是敵人的血還是自己的血,混合在一起,濃濃的腥味,衝擊著乾燥的嗓子,酥癢和麻木充斥了全身。屍體慢慢堆積而起,靜靜地躺在自己的腳下。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漢軍被他的氣勢所逼,被他的砍殺能力所驚,四面圍困,卻不敢冒然上前,在這陣短暫的僵持中,項羽靜靜地回顧四周,默默的回憶過往,他想虞姬,想他的叔叔,想曾經待在他身邊的人,現在他又想起了劉邦,“好吧,劉混混,你贏了”。
在這回顧的過程中,項羽看到了一個熟人,那不是呂馬童嗎?這個人我很熟,曾經還很親切,哎,可現在卻是敵人。
項羽的確對呂馬童很熟悉,呂馬童也的確很有能力。早在呂馬童少年時期就胸懷大志,曾對人說,“人生一世,不錦衣玉食,枉為人矣。”人們私底下竊笑說道:“沒想到這個窮孩子還有這個白日夢呢。”
後來項梁叔侄起事,呂馬童跟隨起義,一戰斬獲首級12個,項羽十分驚奇,讓他做自己的馬童,格外關照。而當時的呂馬童也很是感激,經常對人說:“我呂馬童,只不過是吳中地區的一個普通人,能有今日,都是項將軍所賜呀。”據說當時的呂馬童對待烏騅馬就像對待自己母親一樣親切體貼。
後來項梁定陶戰死,當時吳中很多人離開項羽各奔前程,而呂馬童卻比較忠誠,不但自己不走,還四處勸誡別人:“怎麼能為了這一戰敗而棄大將軍而去呢?滅亡暴秦的一定是他,且臨難而退,這是為臣之道嗎”就這樣無論別人怎麼跑,怎麼散,呂馬童留了下來。
再後來鉅鹿大戰,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呂馬童也展現了自己的能力——殺敵過百。這一戰,諸侯軍人人戰慄膽寒,呂馬童私底下很是高興,想到項羽馬上會君臨天下,自己也會節節高升,心中無比舒暢,也對項羽更加的敬佩。當然,項羽也很器重這個年輕人,曾撫其背對人說:“這是我的一條胳膊呀。”
就在看似該皆大歡喜之時,矛盾發生了,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大封十八路諸侯,而沒有封鎖呂馬童,這讓呂馬童怏怏不樂。不過沒有封賞的人還有很多,比如龍且、比如鍾離昧,這些猛人沒有封賞,自己的這種結局也說的過去。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呂馬童不高興點到也無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