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視劇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電視劇說到底是娛樂工具。”與此同時,我想作出的一點補充是:對於觀眾來說,挑毛病找硬傷也是電視劇這種娛樂工具所能提供的重要娛樂功能之一。
胡玫導演則說得更為透徹:“無論正劇還是戲說,電視劇終究是用來娛樂的,在娛樂的同時順便了解一些常識才是廣大觀眾最能接受的形式。”那麼,什麼才是廣大觀眾在“娛樂的同時”順便能瞭解到的那些“常識”呢?
以《 漢武大帝 》以及司馬遷的鬍子這一個案為例,我以為,相關的“常識”可以表達為:鬍子的社會學意義。也就是說,司馬遷有沒有鬍子,對於電視劇來說,完全是輕於鴻毛,對於司馬遷本人以及古往今來大部分男人來說,卻是重於泰山。
在《 漢武大帝 》裡,司馬遷的鬍子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鬍子的社會學意義上,男人的鬍子則大體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若不以一時之短長而論,“比上不足”的意思是,與人體內外的“受之父母”之物相比,鬍子簡直就是百無一用。五官四肢五臟六腑自然是比不了,就連本是同根生、同屬荷爾蒙刺激作用之產物的其餘“受之父母”之毛髮,鬍子在功能上亦極為遜色。頭髮就不消說了,鼻毛,擔負著阻攔灰塵、細菌隨呼吸進入體內的重大使命;腋毛的作用,是克服區域性摩擦及幫助汗液蒸發,無之,人就得整天高舉雙臂,否則區域性面板將因摩擦和潮溼而發炎;就連耳毛,也能阻止進入耳道的小物體觸及鼓膜。惟獨這鬍子,非但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為了打理它們,一個男人在一生中難免要耗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
鬍子在歷史上所能找到的惟一實用之處,系由英國皇家海軍貢獻。按照傳統的軍事條例,英國皇家海軍官兵一度必須留鬍鬚,其作用,據說是可以用來測量海上的風向,與海軍帽簷後面的飄帶同理。
象徵主義之毛
雖然說“百無一用是鬍子”,然而表面上功能最少的,其象徵意義卻往往是最豐富、最曖昧的,此即鬍子之“比下也餘”的所指。
一個人,從內到外全是肉做的,所以他是動物性的,然而,正是頭髮和鬍子這兩樣天然但又經過刻意修飾的東西,使人在“人非草木”的動物性之外,猶生出一些植物性的東西來。其美學作用,就好像裙襬有了蕾絲,窗簾有了流蘇,旗幟有了風,雪茄冒出了煙,荒野有了綠化,野百合有了春天。
儘管“男人留鬍子性感”的說法,不過鬍子的象徵意義,我認為主要作用於同性之間。以《 漢武大帝 》為例,司馬遷在押,漢武帝先是問他家裡有沒有錢贖人,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乃表示司馬遷自認是“熱血男兒”,在朝上為了替李陵辯論而當眾頂撞皇帝,考慮到他還有史書沒有寫完,故處以宮刑,目的是為了讓這個熱血男兒從此“冷靜冷靜”。
去勢未盡(2)
由此可見,漢武帝不僅是政治和軍事天才,同時也深諳中醫理論。據張岱《 夜航船 》“鬚髮所屬”所記:“發屬心,稟火氣,故上升。須屬腎,稟水氣,故下沉。眉屬肝,稟木性,故側生。男子堅持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女子黃門無勢,故無須。”也就是說,把司馬遷“下去勢”,必致其“上無須”,上下皆無,也就避免了他稟血性上躥下跳,以下犯上,從而也得以“冷靜”地撰寫未竟之史書了。
明代的太監們雖被去勢,但其表現似乎都格外地不冷靜——如果你提出這樣的質疑,表明你運用的是弗洛伊德理論,即“轉移”或“昇華”說,可以自圓其說,卻與中醫理論嚴重背道而馳。
無論如何,漢武帝決定把司馬遷閹了,不妨視之為男性間權力鬥爭的象徵。中外歷史上,鬍子及其長短,常常是權力及其大小的象徵。某些奉行生殖崇拜的原始部落,則直接把性器官的大小作為權力及執政的基礎。這種思維雖不無道理,卻顯然較為缺乏象徵意義,換到我們的文明裡,同樣作為權力象徵,卻會以鬍子來象徵或取代性器官。我曾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部紀錄片裡看到,新四軍在游擊戰中發現凡留著仁丹胡的鬼子,都是軍官,遂下一道命令,戰鬥中專找有鬍子的打。此戰法甚為有效,以致江南一帶的日軍軍官聞風喪“毛”,一度把各自的仁丹胡統統地颳了個一乾二淨。
坦白從“髡”
鬍子是權力的象徵,而古往今來圍繞鬍子之去留而引發的糾紛,大部分也可以權力鬥爭視之。
各大文明的古代法律,都不約而同地有過一種“侵犯他人鬍子罪”。不但羅馬人和希臘人把鬍子奉為神明,猶太律法中,若有人侵害他人的鬍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