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須嚴格要求自己,保證每一寸的質量。”
由朱鳴建造的房子,各個都漂亮,堅固。在一次洪水過後,許多房子都露出了建築紕漏,甚至是倒塌,而由朱鳴建造的房子全都完好無損。這源於他對事業的認真。朱鳴因此而名聲大振。從那以後,當地的村民都尊稱他為最優秀的“建造師”。
隨著建築隊伍越擴越大,不少很有名的房地產開發商都主動找上門來與朱鳴合作,幾個工程下來,不到26歲的朱鳴,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發財的機會不見得都在人多且發達的地方,如果能根據自己的優勢找對適合自己的平臺,即使在貧窮的鄉下,一樣有大錢可賺。
5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別人為你安排好的路,往往會使你迷路,自己選擇的路才是最正確的。
有目標、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總會做出不凡的成績。小龍的事業還處於發展期,但他身上透露出的某種氣質讓我感覺到不久的將來,他定會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演員。
小龍出生在演員世家,父母都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按理說,如果小龍想繼承父母的職業,應該像父母一樣,讀藝術類院校,受正規教育,這樣對他未來的演藝道路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但小龍沒有這麼做。憑藉自己優越的表演天賦,小龍高分考入一家很有名的藝術學院。這是多少想從事演藝職業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啊,然而小龍卻只學習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向父母提出要離開學校,去現實生活中去學習。
父母對小龍的行為很不理解。“眼前大好的機會不珍惜,以後有他後悔的時候。”母親生氣地說。
小龍說:“其實我並不是不珍惜在藝術院校裡學習的這個機會。只是我覺得,作為一名演員,青春是最寶貴的財富,我不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理論知識上,我要走到現實生活中去,去體驗生活。藝術源於生活,我覺得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就拿我當初進藝術院校時考試這件事情來說吧,有一些考題竟然與父母曾經考過的一樣,我不知道這對我有什麼好處。但我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無論做任何事情,始終固守陳規是很難實現突破,開創出新的輝煌的。當然,我並沒有其他的意思,我只是覺得我應該到實際中去嘗試更多真實的東西。”
有些事情是需要有天賦的,就拿表演來說吧,如果你不是那塊料,學再多的理論大道理也難成氣候。我個人非常認同小龍的想法,這也是這篇文章會出現在這裡的原因。
我們不乏看到一些人苦讀詩書幾十年後仍無所事成,卻依舊沉浸在“求知”路上的人。人們稱之為“書呆子”。說他們被“知識”給耽誤了,是不足為過的。
理論知識固然需要,但如不能與實際結合,恐怕難起作用。
小龍堅持自己的想法,毅然離開了藝術院校。為此,他與父母的關係徹底破裂了。母親乾脆把他趕出了家門。沒有了生活來源,小龍就去跑龍套、當群眾演員。“父母的心情我能理解,”小龍說,“但我有我的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我們這裡,人們把那些不聽父母話的孩子稱之為“不孝之子”。我個人認為這話不能完全這樣說。就拿小龍來說吧,他是“不孝之子”嗎?很顯然,他不是。他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罷了。難道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就是不孝嗎?結果不言而喻。
事實也證明,那些有主見、對某件事情有獨到的見解、敢於突破常規之人往往能做出不凡的成績。
當群眾演員的日子雖苦,但小龍卻收穫了很多難以從院校裡學到的東西。這裡沒有人會反覆強調他該怎麼做,完全靠自己的臨場發揮。演得好可以留下來繼續演,演不好馬上走人。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小龍認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更容易激發出自己的潛質。小龍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如客棧老闆、店小二等,但每次表演結束他都會得到很多寶貴的意見。包括導演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他演得很好。
小龍的行為在很多人眼裡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那些鄭人買履的“鄭人”,讀到後定會火冒三丈,怒髮衝冠——父母給安排好的路不走,非要出來吃苦,簡直有病……
小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做法是對的。
一天,小龍接到了一個為救人溺水而死的角色的替身的機會。他聽說導演這部電影的是一個外國導演。而且據他了解,這位導演是一個現實主義導演。演這類角色是小龍的強項,他覺得自己一定能憑自己的演技打動這位導演,贏得更多表演的機會。
結果和小龍想的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