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可小東西也說不清為什麼,就是犯上了倔勁。怎麼解釋他也不聽,還滿地撒潑打滾,哇哇大哭的鬧著要去要去。
葉秋見此,本來想帶上他的,也不帶了。
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樣的潑婦毛病能慣麼?
虎媽表示,堅決不行。
毫不留情的轉頭就走,被強行留下的小地瓜又著急又生氣又傷心,癟著一張又是淚又是泥又是汗,糊成的小花貓臉,指著葉秋憤怒的大叫,“你不帶我去,就要被壞人搶走!”
葉秋聽得又好氣又好笑,這是他升級出了新咒語?
這都上哪兒學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啊,等她回來,非好好教訓他不可。
並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的葉秋,和連升兄妹一起,離仙人村漸漸遠去了。
八角鎮,陶家大宅。
還在家養著尾巴骨的陶宗名,歪在軟榻上,半信半疑的問,“你說的當真?”
半跪在榻前的陶七垂著眉眼,聲音低沉,“昨日遇到一個仙人村的婆子,都打聽得明明白白了。”
陶宗名挑眉掃了他一眼,道,“把事情辦牢靠了,再回來上工吧。”
陶七點頭起身又行了一禮,這才恭敬的退了出去。
眼中,掠過一抹狠厲。
別怪他狠心,要怪就只能怪那丫頭,不給他們一家活路。
他大步走開,卻渾然忘了。最早在人家找上門時,是誰先欺壓價錢,出口傷人。
葉秋今天辦事頗為順利,先去客棧買了糧種,談定肥料。
其實說穿了也沒啥,種冬小麥最需要的是磷肥,所以葉秋叫陳掌櫃幫忙收集些客人吃剩的魚刺骨渣給她。如果他能把城中酒樓的都談下來,她也可以長期接收,一併付錢。
然後又去扯了油布,訂了車棚。
比較一番後,葉秋還是選定了董二嫂介紹的那一家。
價錢手工都合適,就是葉秋說要把車篷做成可伸縮式的,那位譚師傅琢磨了一會兒,就拿幾根小木頭搭了個樣子出來,比葉秋之前的設想還要簡便好用。
果然譚家有木匠傳統。
葉秋很滿意,給了訂金,還替董二嫂說了幾句好話。
不過現成的人情,為什麼不做?
當然,跟她出來的連家兄妹也收穫頗豐。
原本村裡人說好,幫忙趕車是不收錢的,只管飯就行。但葉秋約人出門前,就悄悄跟連大娘說好了,她不包飯,給錢。
其實算來,這跟包飯也差不多,但鄉下人節儉,明顯更願意拿錢。自家收拾幾張大餅,怎麼不能混個肚圓?
連升趕車辛苦些,給十文。連蔓兒只管作伴,就給五文。
連家大娘早交待了一雙兒女,讓兄妹倆拿這錢去扯兩尺布,回頭也好替家裡人都做一雙新鞋面,過年好穿。而作為賺錢的獎勵,要有的話,兄妹倆可以多做一雙。
到了布鋪,看著才到自己肩膀高的小連蔓兒,跟她翻揀挑揀著布面,讓葉秋心中大是感嘆,覺得還是養閨女有意思。
象她家小地瓜,就是第一次進城,也特別不愛看這些布匹針線。想來日後想要他陪自己逛街,多半就跟連升似的,去門口蹲了。
要不,她去抱個童養媳回來養著?
抱一個軟軟的,白白的,胖乎乎的小丫頭,天天給她扎小辮,穿小花衣……
葉秋正在這裡流著哈喇子遐想連篇,冷不防連蔓兒叫了她一聲,“葉家姐姐,你能幫我叫一下我哥麼?”
怎麼了?
連蔓兒不太好意思的看了旁邊夥計一眼,“我看中這兩尺布,可一共要十七文呢。我想問問我哥,能不能買。”
不就兩文錢嗎?葉秋很大方,“買吧,我借你就是。”
其實送也可以,不過為免以後村裡人都養成這毛病,葉秋還是理智了一把。
連蔓兒卻搖了搖頭,“算了,我還是去問問我哥吧。”
小丫頭小跑了出去,又小跑了回來。
如葉秋所料,一般男人在買東西上,就一個意見——
隨便!
所以連蔓兒還得請葉秋幫忙,看是買塊差點的料子,還是貴上兩文錢?
看小丫頭有心要那好料子,又怕擅自作主回去捱罵。葉秋想了想,問那夥計有沒有相似的料子,賣剩下的布頭子。
夥計倒是好說話,真給她們翻了幾塊布頭出來。雖然顏色差了些,還有些髒,但尺寸卻還更寬裕些。
連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