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頁)
給出的聘禮很優厚,但人家也言明。做二房比不得做繼室,這樣娶回家去,往後可就不能跟孃家,還有前婆家來往了。
吳陳兩家當然不肯,說你既然死了老婆,為什麼不肯讓我家女兒(媳婦)做繼室?
可人家笑而不答,只說,“你們若兩家願意,就收下聘禮,咱們把此事了結。若是不願,未必換個女人就生不出兒子?”
若是從前,便是吳家答應,陳家也不能答應。
可如今有葉秋在頭上壓了一道,再看那聘禮著實豐厚,陳家動心了。然後吳家弟媳想了想,有這些錢財足夠再給哥哥娶十個八個小妾,於是也答應了。
當連升趕到的時候,正是人家打算立婚書訂下此事的時候。
因為有葉秋和連大娘的話在前,連升自然要扯著吳紅霞問上一番。可吳紅霞還沒聽他說完,就將他推開,含著淚說,“此事已經定下,改不了了。”
連升就是再痴情,也覺出不對勁了。
想想這鄰縣之人怎麼會突然上門提親,還這樣有備而來?
再想想吳紅霞剛回家時,曾託他給鄰縣的一個“手帕交”遞了口信,連升心中忽地就明白了大半。
是夜,扯著那伴他下山的兄弟,大醉了一場,據說還偷偷哭了。
等回到山上,他只跟連大娘說了一句,“往後我的親事,就由娘作主了。”
葉秋聽得暗自嘖舌,不過細想想,倒也不算壞事。年輕人嘛,總要受些打擊才懂得人生的艱辛。
只沒想到,過幾日她下山辦事,卻是正好遇到吳紅霞第二次出閣。
因左右無人,吳紅霞叫馬車停下,在車中給她行了一個大禮,“奴能有今日,全仗村長成全。這份恩德,小女子永遠銘記在心。”
葉秋淡笑,明白她的意思。當日要不是她替她說那幾句話,陳家斷斷不肯放了她這根搖錢樹。
“我成全你,不過是報你之前的恩德。你與其記著我的恩德,不如往後也多行善事。”
當吳紅霞答應之後,葉秋想想連升,忍不住又多說了幾句,“你雖是去做二房,但夫妻之間,貴在真心,可莫要三心二意。須記著,這世上誰都不是傻子。”
她不是說吳紅霞就不能有更好的選擇,可問題是你既然有了更好的選擇,幹嘛還吊著人家做備胎?
你自己雖然可憐,但這也不是傷害別人的藉口。
吳紅霞聽了她這番話,尷尬之餘,羞慚難言。
在連升這件事上,可能是她這輩子做過最違背良心的事了。不管她找多少藉口替自己開脫,但她心裡清楚,她確實是利用了連升。
她跟要嫁的那個商人,其實早就認識了。那時。他的夫人還沒過世,但這個男人已經在考慮續絃的人選了。
吳紅霞也覺得這男人涼薄,但若不是這份涼薄。這男人也注意不到她。
況且除了這份涼薄,這男人實在是太合適的人選了。家境富足,又沒有兒子。既有心機,又有手腕,就算年紀大了些又怎樣?吳紅霞苦日子已經過夠了,她也想過些象樣的生活。
只是陳家人太可恨,跟狗皮膏藥似的。讓吳紅霞沒有辦法甩脫。
精明的商人自然不會為她冒險,而連升的出現,確實也讓吳紅霞動過幾分真心。想著不如干脆嫁他算了。做對正頭夫妻,就算窮些,日子也能過。
只是她沒想到,葉秋會替她出頭。這樣一來。她就多了一項選擇。
想想連大娘不贊同的眼光。似乎還是銀子可愛一點。連升家是不窮,可也還談不上富吧?
所以吳紅霞讓連升幫她帶了口信,但她也不敢肯定,人家就會來娶她。所以連升這條線,她始終不敢放手。
直到端午那一天。
吳紅霞嘆了口氣,她知道自己欠了連升的。將來,如果有機會,她想她肯定會彌補的。
只她沒想到。這個機會她一直都沒能等到。
商人肯花大價錢娶她,無非看中她的顏色鮮妍。但更加重要的。還是要她生兒子。
就算吳紅霞肚皮爭氣,頭胎就生了一個兒子,可人家還要第二個,第三個。
從此之後,吳紅霞困頓於內宅之中,雖然過著吃穿不愁的生活,但人生的全部意義,也就剩下了生兒子,帶兒子。
商人有錢,卻也吝嗇。
就算有婆子丫鬟幫手,到底要吳紅霞操心得更多。
直到二十多年後,商人過世,兒子們都已經娶妻生子,她才總算是能松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