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逐五分鐘之久,卡列寧才爬到桌子底下去狼吞虎嚥消受他的麵包圈。
這一次,他白白地等候著這一套早晨的儀禮。托馬斯面前的桌上有一臺小小的電晶體收音機,他正在專心聽著。
2
這是一個有關捷克移民的節目,一段私人對話的錄音剪輯,由一個打入移民團體後又榮歸布拉格的特務最近竊聽到的。都是些無意義的瞎扯,夾雜著一些攻擊佔領當局的粗話,不時還能聽到某位移民罵另一位是低能兒或者騙子。這些正是廣播的要害所在。它不僅證明移民在說蘇聯的壞話(這已經不會使任何捷克人驚訝不安),而且還表明他們在互相罵娘,隨便使用髒字眼。人們乎常可以整日講髒話,在開啟收音機聽到某位眾所周知令人肅然的角色在每句話裡也夾一個“他孃的”,他們畢竟會大為失望。
“都是從普羅恰茲卡開的頭。”托馬斯說。
普羅恰茲卡是位四十歲的捷克小說家,精神充沛,力大如牛,在1968年以前就大叫大嚷公開批評時政。後來,他成為“布拉格之春”中最受人喜愛的人物,把那場隨著入侵而告結束的共產主義自由化搞得轟轟烈烈。入侵後不久,報界發起了一場攻擊他的運動,但越玷汙他,人們倒越喜歡他。後來(確切地說是1970年),電臺播出了一系列他與某位教授朋友兩年前的私人談話(即1968年春)。他們倆很長的時間都沒有發現,教授的住宅已被竊聽,他們每一行動都受到監視。普羅情茲卡喜歡用誇張、過激的話與朋友逗樂,而現在這些過激的話成了每週電臺的連續節目。秘密警察製造並導演了這一節目,費盡心機向人們強調普羅恰茲卡取笑朋友們的插料打渾——比如說,對杜布切克。人們一有機會就要挖苦朋友的,但現在與其說他們被十分可恨的秘密警察嚇住了,還不如說他們是被他們十分喜愛的普羅恰茲卡給驚呆了。
托馬斯關了收音機說:“每個國家都有秘密警察,在電臺播放錄音的秘密警察,只可能在布拉格有,絕對史無前例!”
“我知道一個前例,”特麗莎說,“我十四歲的時候寫了一本秘密日記。我怕有人看到它,把它藏在頂樓上。媽媽嗅出了它。有一天吃飯,我們都埋頭喝著湯,她從口袋裡拿出日記說:‘好了,諸位現在仔細聽一聽。’她讀了幾句,就哈哈大笑。他們都笑得無法吃飯。”
3
他總是讓她躺在床上,自己獨自去吃早飯,可她不服從。托馬斯工作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而她工作則從下午四點到半夜。如果她不與他一道吃早飯,兩人能一塊兒談話的時間便只有星期天了。正因為如此,她早上總要跟著他起身寧可以後再去睡覺。
這天早上,她恐怕不能再睡下了,十點鐘她得去佐芬島的蒸汽浴室。蒸汽浴室是眾人嚮往之地,但只能容納少許人,想進去的唯一辦法是拉關係。謝天謝地,托馬斯從前一個病人的朋友是一位1968年後從大學遷來的教授,他妻子便是浴室的出納。於是,托馬斯拜託那病人,病人拜託教授,教授又託付妻子,特麗莎每週便可輕易地得到一張票了。
她走著去的。她恨車上總是擠滿了人,擠得一個挨一個互相仇恨地擁抱,你踩了我的腳,我扯掉你的衣釦,哇哇地嚷著粗話。
天下著毛毛細雨,人們撐開傘遮住腦袋匆匆走著。一下子,圓拱形的傘篷互相碰撞,街上擁擠起來。特麗莎前面的男人都高高把傘舉起給她讓路,女人們卻不肯相讓,人人都直視前方,讓別的女人甘拜下風退縮一旁。這種雨傘的會集是一場力量的考驗。特麗莎開始都讓路,意識到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報時,也開始象其他的女人緊抓住傘柄,用力猛撞別人的傘篷。沒有人說“對不起”,大多數時候人們都不說話,儘管有一兩次她也聽到有人罵“肥豬”,或“操你娘!”
老少娘們兒都用傘武裝起來了,年輕一些的更象鐵甲武士。特麗莎回想起入侵的那些天,身穿超短裙手持長杆旗幟的姑娘們,對入侵者進行性報復:那些被迫禁慾多年的入侵士兵,想必以為自己登上了某個科幻小說家創造出來的星球,絕色女郎用美麗的長腿表示著蔑視,這在入侵者國家裡是五六百年來不曾見過的。
她給那些坦克背景前面的年輕姑娘拍過許多照片,她是多麼欽佩她們!而現在這些同樣的姑娘卻在與她撞擊,惡意昭昭,她們準備用抗擊外國軍隊的頑強精神來反擊一把不願給她們讓路的雨傘。
4
她來到古城廣場。這裡有梯思教堂嚴峻的塔尖,哥特式建築的不規則長方形,以及巴羅克式的建築。古城的市政廳建於十四世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