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你,正在被催眠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神只:從哥布林開始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全民大航海:我把船開上了海島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神秘復甦:此世之暗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沒有人比我更懂木筏求生網遊:一刀劈死神網遊:神秘玩家航海玫瑰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別人玩遊戲,我修仙無職法師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戶外見聞錄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穿越艾澤拉斯,但我是一個石匠

袤無垠的大海中航行,角色們的一舉一動彷彿都與我們這些觀眾休慼相關。我們的心隨著他們行走、戰鬥。在強有力的視覺衝擊下,任何的評判、懷疑都失去了作用,我們的意識只剩下從熒幕上感受到的一切——此時,音樂、畫面、特技這些因素深深地把我們給催眠了。

不過,如果你以為電影對我們的催眠僅僅侷限於觀看影片的時候,那就錯了。知道為什麼許多電影未映先熱麼?當然是由於它們出色的宣傳策略。而電影的前期宣傳,其實也是一種對觀眾的催眠。

比如國產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部片子從開拍到放映,話題、新聞不斷,對觀眾的資訊重複已經形成了催眠效應。在演員的選擇上,製作方也是煞費苦心,除了周潤發、鞏俐兩位國際巨星外,為兼顧年輕人的喜好,更不惜對劇本做翻天覆地的改動,增加專為周杰倫量身打造的“傑王子”形象。周杰倫的加盟,讓整部片子的觀眾一下子從中年擴充套件到了年輕一族。這種銷售策略,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正是藉助了名人力量的催眠。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傳媒與影視娛樂中的催眠(6)

視野拓展:大腦中的“自我對話”是怎麼回事?

在心理學界,有過這樣一個測試:讓被測者回答自己是誰,被測者在開始的二十多次回答中會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如“我是公司老闆”、“我是父親”等等,當一直問下去而被測者幾乎想不出其它答案的時候,最終都會給出一個相同的答案——“我就是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前面的二十多個答案,是被測者根據外部環境儲存在大腦裡的資訊整合而來,用意識思考後得出的;而最後他無法再回答的時候,意識停止思考,潛意識裡的念頭就會跳出來——這時科學家們才發現,原來潛意識裡一直是兩個“我”在進行著對話。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他們決定把兩個“我”分別稱為“自”和“我”進行區別。

“自”和“我”其實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它實際是指大腦中評判外部事件的兩個部分,“自”是用來和自己對話的,而“我”是用來與外部交流的。我們經常聽到“我和你聊聊”而聽不到“自和你聊聊”的話,人的一切認知都來自於這兩部分的相互作用。當“自”與“我”對某件事的看法達成共識,我們就會做出相應的判斷或決定;當“自”與“我”產生相互牴觸的認知而無法統一時,我們就會猶豫不決地處在思考狀態;當“自”與“我”處在積極地冥想狀態,人就處在“自覺”狀態。比如本節中講到看電影,“自”和“我”就會進行下面的對話:

自:“這部電影還不錯,值得一看。”

我:“有什麼好看的,下面還不是會有XXX的情節!”

這時我們就會有一個短暫的思考。如果“我”所提到的情節上演,“自”就會認同“我”的觀點:“噢,就是,這電影果然沒意思!”而我們就會給出“這部電影沒意思”的評判,然後採取一系列的行動,比如馬上回家,告訴朋友等等。

而那些吸引我們的大片,往往情節曲折、驚險、出乎意料,此時“自”與“我”都無法評判接下來會接收到什麼樣的畫面、資訊,於是“自”與“我”陷入迷茫,我們的評判就會消失,電影后續的畫面也就被我們完全接納——所說的電影催眠正在於此。

4.“日韓流”,第幾次催眠了你?

說到電視劇,就不能不提到日流、韓流在中國的火熱。從早期風靡大陸的日劇《排球女將》、《東京愛情故事》、《第101次求婚》到最近幾年流行的韓劇《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大長今》,日、韓劇總是能在中國熒屏上颳起一陣收視旋風。

跟電影一樣,電視劇也能讓我們進入一種隨著劇情轉變心情的催眠境界。儘管明明知道是假的,可還是不由自主地跟著主角的悲喜而悲喜。

至於日、韓劇的催眠要素,和電影差不多,無非也就是異國風情、場面、生活嚮往等等。如《大長今》自開播以來,便以其曲折迴環的劇情、充滿異國風情的女子以及頗具特色的民族服飾這些獨到的魅力催眠無數中國觀眾,讓他們每天晚上都不由自主地準時守候在電視機旁。然而,《大長今》最為吸引觀眾的地方,並不僅僅只有上面這些新奇的內容,觀眾之所以為大長今所迷,更重要的是她鍥而不捨的信念。

生活中,我們經常給自己制定目標。然而一旦目標實現不了,我們就會放棄這個目標轉而尋求其他目標,這顯然是消極的做法。但電視劇中的長今不同,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我有一間客棧穿貓咪圍裙的男人吃心一片橙花天風明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