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下所言,對於我軍此次北征確實大有臂助啊。”
丞相範志和蘇泰雖然一時還在思索,不過聽到周德威的請命同樣跟著勸諫。
趙勳略一思索,終於還是點頭道:“既如此,就由工部負責仿製以及實驗,等到實驗完畢之後呈給朕一份章程即可。”反正這件事情就算不成也最多死幾個死囚罷了,若是果真成了,確實是大有臂助。
第一卷初臨大夏第十三章 大戰前奏
解決了步兵對付胡人騎兵的問題,剩下的就是騎兵如何對付騎兵了。胡人騎兵戰馬無論是耐力還是衝擊力,比起大夏朝廷的騎兵都是更勝一籌,而且很多時候有些胡人騎兵乾脆是一人雙馬,特別是長途奔襲之時。不過這也是胡人與生俱來的優勢,想要彌補這個缺點除非有本事在草原上搞出來一場針對馬匹的傳染斌,不過按照這個時代的科技水準,卻是想也別想了。
既然沒辦法在戰馬上勝過胡人,那就只能舊事重提,從防禦和攻擊層面壓過胡人了。
胡人騎兵近戰有馬刀,而遠戰能開弓。大夏朝的騎兵隊伍雖然也是軍中精銳,不過這騎射的功夫比起胡人可就大有不如了。
想到這個問題,趙凱思來想去也只相處一個投槍或許可以有些臂助。大夏朝廷的騎兵之所以無非在騎射上勝過對手,倒不是因為本身氣力不足,只是在奔跑的戰馬上很難開弓瞄準,如此一來自然就等於處在下風。
投槍雖然仍需要一定的準確性,不過只要人數夠多,在大面積齊射的情況下,至少能夠造成區域內殺傷。而且比起長弓,投槍的勁頭更足,如果是從高空落下來,就算是一次性貫穿兩個人也不是沒有可能。而長弓手即使是仰射,最多也只能對於沒有護甲的對人造成單個殺傷罷了。
想到此處,趙凱趕緊接著將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
這一次莫說皇帝趙勳,就連在座的諸位大臣同樣對於趙凱有些刮目相看了。
看到眾人猜疑不定的眼神,趙凱無奈道:“近來胡人入侵之事在長安城鬧的風風雨雨,本王自從上一次醉酒之後多在府中休養,先來無事之時就翻看了一些前朝史書上是如何對付胡人的戰事,或多或少之下,終於還是記住了幾個勉強能夠試用一下的方法。”
“胡人騎兵之所以猖狂,說來無非是遠戰能齊射,近戰有馬刀罷了。朝廷軍士若是使用一些重兵器的話,並不懼與胡人的彎刀交戰,不過說到箭術方面,我等確實差了胡人不止一籌。眼下投槍這種利器想要仿製同樣不難,只要工部先行做出一批樣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想必還是對於此番北線作戰還是有些用處的。”
投槍的做工比起陌刀來說更為簡單,工部如果想要量產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不過若是簡單的做成一些樣品試用,最多一兩個時辰便能做成了。
“殿下所言這種投槍,下官在史書上也曾看到過,只是並未詳細研究罷了,不過殿下既然有此說,倒不妨讓工部先做出一些樣品看看效果,想來這些東西也耗費不了多少時間。”丞相範志此時接過話題,緩緩說道。
雖然範志肯定是站在皇帝趙勳一方的,對於趙凱和趙毅都不會輕易攀附,不過此時畢竟趙凱和趙毅尚未撕破臉皮,而且又有胡人事情為重,若是趙凱的提議對於防禦胡人確實有用,範志倒是不介意賣個好給趙凱。就算是趙勳看在眼中,也能理解此時是為了大局而已。
聽到丞相範志開口,趙勳點頭表示應允,然後吩咐工部左侍郎周德威詳細記錄下來,等到議事結束之後立即前去試做。
既然能夠想到的措施都已經在準備了,趙勳略一沉思開口道:“此番胡人入侵必然是準備時分充足,雁門關與偏關皆是重中之重,眼下我等既然無法摸清胡人的打算,不知蘇老將將軍對於兵力調配如何看待?”
“陛下,正如臣方才所言。偏關雖然距離雁門關和寧武關還有一些路程,不過此關兩側有山河之險,只要吩咐關內守軍加緊提防,再加上幷州一處的郡國兵,至少防禦胡人十萬大軍不成問題。只要關內的各種守城器械充足,就算是胡人大軍日夜猛攻又有何懼?”
“而雁門關雖然同樣還有一些守軍,不過從冀州方面的情況來看,那些世家之中未必就沒有通敵之人。所以臣以為,眼下最為重要的乃是派出數名信使通報雁門關總兵蔡東藩與太守王文會,命他們加緊防備。然後老臣與晉王殿下等一行人速速前往北線,至於兵部正在試做的陌刀和投槍等物,倒是可以在試做完畢之後再行發往北線。”
陌刀和投槍等物雖然重要,不過此時兵部尚未重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