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盡了這家人的悲劇。
但偏偏李花兒卻不能動彈,連說話都困難,每每心中有無限的話想要說,到了嘴邊後,卻被僵硬的臉攔在了喉嚨裡。
想著,李花兒站在夏日初升的太陽底下,嘆了口氣。
“哎喲,傻子還會嘆氣了呢。”這時,院門外站著的一個本來在打著呵欠的小丫頭,聽見李花兒的嘆氣聲,嗤笑道。
李花兒艱難地轉過身,看著那小丫頭。
穿著細布的淺綠色小衫,藏藍色下裙,梳著兩個小丫環,看人的樣子都是高高在上的。
李花兒知道這小丫頭是村中吳大戶家的老媽子劉媽媽的女兒,叫草兒,也在吳大戶家做事。
而她今兒來,是因為吳大戶家今兒給吳老太爺做生日,人手不夠,所以要李果兒去幫忙的。
清河村有兩個大戶:吳家和陶家。
吳大戶之所以是大戶,是因為他家在清河村是數得上的地多、錢財多、子孫有出息的多的。
更重要的是,吳老太爺的四個兒子,卻有兩個考中了秀才。
縱然沒能再進一步,但是這在鄉村裡,已經是祖墳上冒了好幾丈青煙的事兒了。
而吳老太爺的長孫,如今也在縣城裡讀書,聽李果兒說,明年就要下場了。
不過,縱然如此,吳家也只是殷實人家罷了,養不了許多丫鬟僕人的,所以每每有這種大事兒,就會找些短工。
也許是出於同情,所以吳家每次有這種事兒,都會找了果兒去。
同樣是大戶,這吳大戶,就比陶大戶強多了,李花兒心裡想,眼睛還看著草兒。
草兒被李花兒看得有些怕得慌。
這傻子,看人的時候眼睛直愣愣的,也太滲人了些。
要不她怎麼最不愛來這兒呢?偏生她娘非要她來。
想著,草兒高了聲音,對屋裡的李果兒道:“你磨蹭什麼呢?誤了事兒你可要小心些。”
李果兒此時已經換好了草兒帶來的衣服,忙不迭地走出來,道:“草兒姐姐,對不住,我這就來。”
草兒翻了個白眼,哼了一聲。
李果兒走到李花兒身邊,笑道:“姐姐你好好地在院子曬曬太陽,可千萬莫要四處亂走。”
李花兒完全不想曬太陽。可是自從去年那個庸醫說了一堆胡言亂語之後,李果兒就認定了只要多曬太陽,李花兒的“傻病”就會好了。
能好才有鬼了呢,李花兒控制不了僵硬的臉,只好在心裡皺著眉頭想,等哪天她好了之後,一定要打那庸醫一頓算賬,誆了他家的錢不說,還出這等餿主意害她。
不過心中雖然這麼想著,李花兒還是不想讓李果兒擔心,就費力地點頭,沙啞著聲音說:“好。”
只說了這一個字,就像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一樣。
李果兒卻很高興。這個小丫頭顯然繼承了張氏的柔韌、純真和勤勞,一聽見李花兒又說了一個字,就高興地又給李花兒備好了水,自己則跟著草兒離開了。
李花兒看著她們的身影漸行漸遠,又艱難地回頭,看向北面。
清河村的北面,是跟著蜿蜒的清水河並行的奉山,而李花兒聽李果兒說過,過了奉山下面的隘口,就是縣城了,叫什麼清遠城,特別熱鬧。
依著李果兒的話,以前的李花兒應該是去過的,不過現在的李花兒,怎麼都想不起來這些地名。
反正只要一想,就會頭疼,就會聽見腦海裡那個“往北去”的聲音。
北面到底有什麼呢?李花兒鬧心極了。
不過此時,她雖然看不見那掩在大山之後的北方,耳朵裡卻聽見隔壁孫家的熱鬧。
孫家不是富裕的人家,人丁卻很是興旺。
孫老頭七年之前疾病死了,但卻留下了四個兒子,四個兒子中,除了老二也被徵勞役之外,還有三個兒子,各自都娶了妻,有了兒子,孫男弟女,十六口人,沒分家,都住在一處。
這麼多的人,自然吵鬧。
李花兒倒是很喜歡這家人的吵鬧,不為別的,只因為如今她連這院子都走不出去,而孫家的那個四叔卻在縣城裡和人學著跑買賣的。
聽他家人說話,能知道許多外界事情。
不像她,別說外面的事情了,就算想幫李果兒好好地過日子,都難。
想著,李花兒又嘆了一口氣。
“啊哈!傻子嘆氣了!”這時候,一個聲音從自己和孫家隔著的籬笆牆上傳來。
第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