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近年來,“亞當”這個名字,奶奶提得越來越頻繁了。
黃浦江的江面上,響起了遊船的汽笛聲,我推著奶奶的輪椅上了甲板。隨著遊輪漸漸離開碼頭,奶奶的臉上突然出現了少有的興奮,她的雙眼眺望遠處,神情激動,用俄語輕輕地發出一串音“伏爾加河……列寧格勒……”
是啊,對於這樣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一幕幕往事都像燒焦的陳年複製,斷斷續續地閃現在她的腦海裡。
“奶奶,我說過,等你身體好一點,我就帶你到最難忘的地方去,放心吧。”我哄著奶奶說。
“可是,我卻再也見不到亞當了……”說這話的時候,奶奶的臉上閃過一種無奈和悽婉的表情。
那天晚上,奶奶又讓我將她的輪椅推到了鋼琴前,但她卻沒有彈琴,而是呆呆地坐著。
“孩子,一切,都是因為這架鋼琴。”奶奶說,“我的日子不多了,貝,讓我告訴你關於這架黑鋼琴的故事。我和亞當,還有一些人,這琴,註定了那一切命運。”
“奶奶,你說什麼呀,是不是犯老糊塗了,你的日子還很多很多啊,我們不是要去列寧格勒嗎?關於這琴,嘻嘻,我早就猜測出來了,一定是記載了你和亞當當年的浪漫故事,奶奶,別再想這些了,你身體好比什麼都重要啊!”我走到奶奶身邊,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
奶奶笑笑,滿臉的皺紋像盛開的花朵。木訥,羸弱,糊里糊塗的奶奶突然像迴光返照,恢復了她自信而敏銳的笑容,著實嚇了我一跳。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奶奶,奶奶意味深長地說:“我今天不糊塗,我很清醒。聽我說,我的孩子,一切都是因為這架鋼琴。這是個秘密,是的,秘密。”奶奶努力地把乾癟的嘴唇湊近我的耳邊,小聲說:“你聽完了,就知道奶奶一輩子在和一個魔咒打交道……”
我悚然一驚。
奶奶微閉著眼睛,嚅囁著:“如今都不能不相信,那真是一個命運的定數……”
《魔咒鋼琴》一(1)
1858年,在紐約,有一位英裔美國牧師,名叫羅伯特?瓊斯,他從一位當地著名的鋼琴製作師那兒買下了這架鋼琴送給新婚太太瓊,他們度過了三年幸福恩愛的時光。瓊,一個酷愛彈琴的年輕女子,自然對這架鋼琴愛不釋手,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彈琴,而且每天都將鋼琴擦得鋥亮,她常常把黑亮的鋼琴蓋當作梳妝鏡,從裡面窺探自己的美麗。
有一天她和丈夫出席一場夜宴,歸家已是午夜,她沒有立刻隨丈夫進臥室休息,而是一個人來到客廳,坐到了鋼琴前。當然,夜已深,她沒彈琴,但那黑白的琴鍵卻在她的心中一起一伏地彈奏了起來——她感到心中有一團熱烈的火焰在燃燒,是的,她無法忘記在晚宴上邂逅的那雙男人的眼睛。他是一個藝術品的鑑賞師,有一雙灼熱的、足以融化人的目光,尤其是他高雅非凡的氣質,迷人的舉止,絡腮鬍子,深深吸引著她。她的芳心大亂……
這位身為鋼琴老師的瓊也是一個基督徒,每個禮拜天,她都在自己丈夫當牧師的教會里為前來做禮拜的、唱聖歌的教民擔任鋼琴伴奏。
但有一次,她的琴彈得三心二意,老出差錯,雖然被眾人響亮的歌聲掩蓋了,但她的牧師丈夫還是聽出了她凌亂的心音。
她在家儘量剋制著自己心中強烈的情感,她也努力以宗教的信仰來戰勝自己的胡思亂想。但是,也許那個男人註定是她命中該相遇的人,沒幾天,她竟然在一個街角碰上他;他們都停下了腳步,互相望著,他們都在對方的眼睛和憔悴的臉上,讀到了彼此苦苦的思念和飢渴的慾望。於是,他們突然忘情地熱吻起來,迫不及待地相擁著走進了附近的酒店,他們在纏綿的歡愛中寫下永遠在一起的誓言……
整整一年,牧師將自己關閉在人去樓空的家裡,痛苦不堪,但他很快憑藉上帝的啟示回到了平靜之中;他決定賣掉那架鋼琴,因為往昔帶來的歡樂已成傷痛,何必再睹物思人?於是,他張貼了廣告。
次日一清早,他就被一陣叩門聲吵醒,原來是一位受人委託來買琴的黑人婦女,交談中發現真正想買下這架鋼琴的正是他的前妻瓊,於是,牧師分文不收,且打電話叫來搬運公司的工人,付了運費,將琴送到瓊的住所。
瓊著了魔似地迷上了那個男人,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為他去死;有一次,因為瓊的母親生病,她回了一趟老家明尼蘇達,在家鄉的醫院她在陪母親治病的同時,也被證實自己已經懷上了孩子;於是,當母親的病情穩定後她就火速地趕到了紐約的家,她想給愛人一個驚喜,她想象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