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未來會更好(第3/6 頁)
’與‘嘩啦嘩啦’的聲音中,王憶彎腰開始抓起小螃蟹。
偶爾有人過來跟他打招呼,王憶起身笑著回應。
這個時候他會抬頭看海望天的活動一下頸椎,天空湛藍海也湛藍,雲彩雪白風很清。
1983年的初夏,很美。
他熘達了一會帶回來一些小海鮮,看到王祥海皺著眉頭在凝神看海。
這是碰到難題了。
他詢問怎麼回事,王祥海意簡言賅的說道:“那個啥,看起來這邊的毛蚶數量不大行。”
旁邊蹲著抽菸的王真凱說道:“那個從十幾年前開始,咱們外島的機帆船就得到了發展,毛蚶被捕撈的很厲害。”
“淺灘裡的毛蚶估計都被撈光了,以前就聽說現在漁民打撈毛蚶的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了十來米的水深地,看來真是這樣。”
又有人說道:“也可能是咱們鋤大篙找的地方不對。”
王憶問道:“那怎麼辦?是繼續試試,還是換地方看看?”
王祥海繼續皺眉思索了一陣,最終說道:“大篙太短了,能接觸的水深不太夠,這樣,往更深的地方走一走,去兩三米以上的水深去看看情況。”
有人吹響了哨子,四方散開的舢板便搖櫓回到船邊來。
大篙總共不到兩米長,如果要進兩三米水深處,它自然就沒用了。
這時候得換工具,卸下大篙的耙子網兜,用繩索來牽引。
兩根繩子帶動耙子網兜沉浸水底,拖拉著來檢視收穫情況。
這下子可就費勁了。
從工具的使用方式上就能看出,要使用這工具需要技巧。
青年們讓開,老將們出陣。
勞力們迅速的更迭,沒人對於輪到頭上的工作提出怨言。
這是王家人的一個特點,吃苦耐勞有大局觀也有奉獻精神。
這也是王向紅能領著他們保留住大集體生產製的原因之一。
很多隊集體幹不下去就是因為大鍋飯不好吃。
幹多幹少一樣吃飯,很多人心裡不平衡,就沒了幹勁。
實際上在海上討飯吃不能算計的太清楚,年輕人的力氣值錢,老漁民的經驗也很有價值。
王憶看著社員們忙碌的場面問道:“現在毛蚶是什麼價錢?”
王祥海抽了口煙說道:“價錢還行,怎麼著也得一毛一毛五的一斤。”
王憶說道:“這價錢還行呀?哪怕一天忙活出十噸也沒多少錢。”
王祥海愣了愣,說道:“王老師,十噸毛蚶的話至少得兩千塊啊,這還沒有多少錢?這是很多錢了!”
一斤毛蚶起價一毛錢,一噸是兩百元。
王憶反問道:“可咱一天能撈十噸毛蚶嗎?”
王祥海立馬搖頭。
老漁民王志說道:“肯定撈不到,前些年這個東西能豐產,但現在它們可是稀罕物了。”
“稀罕物倒是誇張了,”有人說,“不過確實不那麼容易豐產了,機器捕撈的太厲害了,還有現在有廠子往海里撒農藥,把蚶子給藥死了!”
機動船拖帶耙子或者使用捲揚機捕撈毛蚶的能力都很強,而且在春夏秋冬三季都可以組織生產,對毛蚶的更新換代影響很大。
現在海水汙染問題也出現了,近海的海水養殖場多了,經常有人用六六粉來殺滅寄生蟲之類,導致海水被汙染的厲害。
王祥海說道:“現在少了,所以價錢好了,都能趕上一毛錢一斤了。”
“以往呢?往回退十年,咱給回購站賣毛蚶多少錢一斤?五厘錢一斤,一分錢二斤!”
王憶咋舌:“這也太便宜了。”
王祥海磕了磕菸袋鍋說:“就這麼個價錢,愛賣不賣,這是國家規定的,誰也改不了。”
王東虎剛才幹活最勐,累了一身汗水。
他去駕駛艙換了衣服出來,一邊擦頭上汗水一邊問:“今年毛蚶能賣一毛多一斤?價格這麼好?去年不才五分錢?”
王祥海說道:“咱們現在有機動船了,不用非得去縣裡碼頭賣了,可以去滬都那邊往外賣。”
“這東西運到滬都港口之後卸船就得是一毛錢的價錢起步,我都讓六子打聽過了,沒得錯!”
王東虎點點頭。
滬都的海貨自然比縣裡頭貴一些,改革開放後允許私人做買賣,不少人幹起了販子的生意,從福海往滬都進行販賣。
現在農副產品跨地域出售價格差距還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