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數十年過去,明太祖、明成祖那一茬兵將老的老,死的死,明軍戰鬥力遠遠不如從前。當也先瓦剌軍進至貓兒莊(今內蒙察哈爾右翼前旗)時,明將吳浩迎戰,交手即敗,他本人也戰死。四天之後,大同總督軍務宋瑛率數萬明軍迎堵也先於陽和口(今山西陽高),本來兵勢不弱,但監軍的太監郭敬無勇無謀,胡亂指揮,使得明軍大敗,一軍盡沒。西寧侯朱瑛等人戰死,只有太監郭敬躲在草從中才撿得一命。
這樣一來,瓦剌軍勢如破竹,連陷塞外諸軍事堡壘。而瓦剌的阿剌知院所率軍隊又從獨石口南下,佔據了馬營堡(今河北赤城)。心驚之下,馬營堡守將棄堡逃遁。阿剌知院乘勝,攻下永寧城(今北京延慶)。
三路瓦剌軍中,只有“可汗”脫脫不花一路表現最差勁,他率東路軍進圍鎮靜堡(今遼寧黑山),被鎮守的明將趙忠迎頭痛擊,一點便宜未撈到,狼狽回返,途中只得攻屠明朝一些驛站、屯莊以洩憤。
諸路敗報頻傳,北京的王振不憂反喜,覺得自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再立大功以示威,使自己在朝中威望更上一層樓。他先派出井源(駙馬都尉,演武比賽中那位獲獎者)等四個將領率四萬多人先行去大同,然後,王公公走入大內,勸明英宗“親征”。
明英宗此時已經二十三歲,他自小就喜歡觀看軍隊演操習武。“王先生”這麼一攛掇,英宗皇帝十分高興,覺得應該效仿“祖宗”那樣跨馬出征。
這小夥子黃毛未褪,也想橫槍躍馬,就如同現在毛頭小孩打電子遊戲玩攻略成專家,就以為自己可以帶兵打仗一樣。明太祖、明成祖一生戎馬,屢經戰陣,而明英宗僅僅是金籠貴鳥,哪裡見過真戰場。
訊息傳出,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的大臣紛紛力諫,苦勸英宗皇帝千萬不要“御駕親征”。確實,也先幾萬人的敵寇,犯不著大明皇帝親自出馬。
王振不聽,他私下合計,也先諸路加一塊撐死超不過十萬人,挾皇帝出兵,擁兵數十萬,大不了用人海戰術硬拼,比消耗,比人命,也能把瓦剌人打敗。於是,他下令兵部兩天內一定要調集五十萬人馬。
事出倉猝,舉朝震駭。
1449年陰曆七月十七日,王振、明英宗率五十萬胡亂集合的人馬從京城出發,留英宗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由太監金英“輔佐”)在北京留守。至於閣臣曹鼐、張益,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六部尚書,全部隨駕從軍。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政府要員,全部隨皇帝而行。
當日,軍行至龍虎臺駐營,凌晨時分,軍中炸營,當時不少人都以為是不祥之兆。
值此軍國大事,王振自以為諸葛亮,忽悠兩條小細腿跨匹大戰馬,很想“指揮若定”。但出軍需要極其嚴密的佈置和後勤保障工作的及時到位。五十萬大軍,隨行役夫就應該有數十萬之多,王振對這些“雜事”不屑一顧,加之催徵太急,補給不足,光五十萬人的吃喝拉撒,就已經使明軍內部亂成一團。
秋雨時至。幾十萬大明軍,冒著悽風苦雨,出居庸關,沉重前行,過懷來,至宣府。連日風雨,人情洶洶。隨駕群臣察覺士氣低落,接連在軍中上表,懇請英宗皇帝迴鑾。
王振大怒,罰兵部尚書鄺埜等人於草中長跪。見大公公天威震怒,成國公朱勇等人稟事時,都膝行而進。王振淫威,可見一斑。
閣臣曹鼐跪言:“臣子固不是惜,主上系天下安危,豈可輕進!”
王振回答:“如有不測,也是天命!”
王振恨這些人阻止他立不世之功,就下令群臣分編入各軍,命令他們打仗的時候衝鋒,想讓這些大臣當炮灰戰死。
大同還未抵達,由於軍中乏糧,明軍凍死、餓死不少,殭屍滿路。同為太監的彭德清也以天象不利為由,勸王振還軍,不從。
陰曆八月初一,數十萬明軍終於得抵大同。瓦剌部也先見狀,佯裝避去,實際是想誘敵深入。
當時,大同附近戰場還未收拾,遍地是明軍缺胳膊斷腿無腦袋的屍首以及馬屍、棄甲、輜重。王振大太監哪見過這些東西,陣陣屍臭入鼻,殘屍蔽野,他內心駭懼。英宗皇帝也覺不妙,真戰場活脫脫一幅地獄圖,一點不好玩,哪能同京城內號角嘹亮、旌旗蔽天的演武場相比。
於是,他同“王先生”商量,想先在大同城停駐一段時間再說。但是,王振聽說也先“退軍”的訊息,登時來了精神,力勸皇帝立刻北向出擊。恰恰此時,先行派出的井源等部明軍,其實已經大敗虧輸。
王振已成偏執狂,任誰勸也不行,一意孤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