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部分(第2/4 頁)
著掉下馬來,己軍所到之處,如沸湯潑雪,人數佔據優勢的敵軍分泵瓦解,一片血肉模糊,有的一時間沒有死亡,還在慘叫著,淒厲的叫聲更讓敵軍自己心生恐懼。
“好……”高臺上,趙昉雙眼不知何時已變成了赤紅。
侄子選的路沒有錯,祝大帥指點的方向也沒有錯,這樣整齊排列,牆式撞擊的騎兵,有前途,有大前途——
沒有把慈州軍、汶州軍納入指揮體系的祝彪,並不是就把兩軍棄之而不管了。他只是選擇了常規的強化手段,以作訓和提升軍官素養來,乃至為此也不惜爆出了一個金手指。
就是眼下慈州騎兵所用的密集牆式衝鋒。也是他前世所謂現代騎兵戰術的標誌。
靠著優秀的騎術,騎兵們排成一堵堵緊密並列的‘牆’,然後齊壓壓的壓過對手去。
與眼下世界通常意義上的騎兵戰術相比,密集的佇列可以保證牆式騎兵的攻擊密度,也就是往往會形成戰場正面的多打少。
敵軍傳統稀疏的騎兵陣列,與之相撞擊,敵人左右間距拉開的騎兵往往一個要應付兩個三個對手的攻殺,結局往往就是一個死。
如此形成的局面就是眼下戰場的一幕,三千慈州騎兵,排成500x6的佇列,一次性掃蕩了五千敵騎中的一半。把另一把衝擊的潰不成軍!
如此戰術,一定程度上相似於具甲鐵騎的編陣。只是他們沒有那層重重的鎧甲罷了。
這種騎兵戰術祝彪早就瞭解,卻從來沒去打算用。他先前的對手是胡騎,在遊牧民族的騎兵面前搞這種正面攻殺強,卻排程變向不靈活的戰術,那是白給敵人送戰績。
而且在這個武俠位面世界,你騎兵列陣再緊密,碰上真正高手了。也一樣死的很難堪。再有就是這個世界的弓弩,不披掛重甲,騎兵排成如此佇列撞擊步陣,傷亡太大。祝彪根本承受不起!
他所要擁有的騎兵,不僅對騎作戰要厲害,對步兵作戰也一樣要了得的很。
所以,這一看似很厲害的招數,沒有在河東軍開展來。現在,則在慈州軍和汶州軍身上有了誕生。
陣前震耳欲聾殺聲響個不停,一排又一排人跌下。不知不覺,趙真左右百步內,己經積滿了屍體,到處是跌在地上掙扎慘叫聯軍士兵,還有血肉模糊的受傷戰馬慘嘶亂奔著。
眼前忽的一空,原來是衝破了敵陣,黑雲翻滾,太陽掛在天際兒,在烏雲中遮蔽了大半。血光衝湧。喊殺一片,聞著濃郁的血腥味。趙真滿臉盪漾著笑意,高舉起長槍。
“繼續進攻——”
高昂的叫聲裡,敵營中傳來了低沉的號角聲。接著激昂的戰鼓又是響起。
密密麻麻的聯軍步兵跨步上前了。
剛才的對陣,聯軍在騎兵上明顯處於劣勢,但雙方都沒有罷兵的意思,聯軍方面也不想再那自己剩餘不多的騎兵。去跟慈州軍那古怪的騎兵陣列碰撞,只有調撥著趕到的步卒加入戰鬥。
可同樣的,趙昉也不願拿自己全州之中優中選優。拔出的三千精銳去跟佇列嚴正地步陣去碰。招呼騎兵轉回,趙昉深吸了口氣,命令著:“南樂營出列。”
“諾。”司旗兵旗幟揮舞,頓時一營帶甲步兵突出了陣列,投入進去了戰場。
戰爭不是一股腦的衝上去,捏在主帥手中的必有一支預備隊,可以不斷投入生力軍進入戰場,調整著戰局以圖向己方傾斜,漸漸鋪開。
偌大的戰場一眼望去都望不到邊際,只有立在稍高些高臺上才能把握住戰局。
這也是古典戰爭中高地的重要性,和點將臺這一俗稱的必要性。
雙方主帥指揮藝術都不差,漸漸將大部分力量投入對勝利的決逐。
先是強弩、硬弓在前,一陣對射殺傷之後,兩軍弓手先用光了氣力退去;朴刀兵和槍兵就衝上去接戰,戰線全面陷入血腥的肉搏中,而這距離兩軍開打不到兩刻鐘。
弓弩手不是火槍兵!
戰場當中,大部隊轉回的慈州精騎,兩千慈州普通騎兵在趙真的引領下繼續縱橫衝突。屢屢衝突聯軍外漏的步軍防線,幾無人可擋,戰線上的聯軍士卒,尤其是斜處裡的外圍士兵中,恐慌不斷蔓延。
“這軍將便是趙真?趙昉的侄子?”
對面帥旗下,聯軍主將指著銀甲白馬的趙真,心中惱火的發緊。
你這麼大能耐,怎麼碰到漢軍打都不打就投降了呢?現在倒是牛起來了。
“就是趙真。對面不是還豎著趙昉那賊子的大旗的麼。”一將在旁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