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對開兩版的第二版上,竟然有三之一是空白。可見也許忙亂,也許忙碌,也許忙於發排。《大阪朝日新聞》第三號外昭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二)有6張照片,接續在下一期上曾重發,因此號外配有的210張圖片,實有204張。
在《大阪朝日新聞》第二號外上,對這一專題報道的認真性,作了具體介紹。只要擷取片斷,就可以看出報道的風格:
《大阪朝日新聞》第二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二十日
“隔日本海,本社五架飛機快速飛翔!”
“為提供新聞照片,做出超人的努力!”
於突發日支兵衝突事故的同時本社航空部,馬上開始著手了派特派員空動照片的活動。——五位飛行員們,分秒必爭地向讀者們提供衝突現場實況的照片,夜以繼日以動人的努力做了冒險飛行,取得了超預期的好成績。
引言(2)
時值今天,這套號外可以說圖文並茂地全程記錄了九一八事變這一過程。白紙黑字,可謂是罪證的自白和寫真。
黑暗裡爆炸的“柳條湖事件”(1)
大阪朝日新聞社的飛機義勇號,攝影島瞰的日軍炮火破壞的北大營。
1931年9月18日,農曆八月初七,瀋陽已進入涼秋時節。
夜,時針指向10時20分。突然,瀋陽北郊傳出一聲巨響,打破了原有的祥和與寧靜。黑暗夜幕裡爆炸的“柳條湖事件”,頓時震驚了整個世界。
這就是史稱的九一八事變。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深夜突然隆隆音響 ###兵爆破鐵路”
(奉天特電19日發)
18日午後10時半,在奉天北方一角,冒著黑暗,響徹了隆隆大音響,驚醒了奉天在住日本人。這是日支兵衝突的烽火。
在我滿鐵鐵路,文官屯、虎石臺中間一點柳條溝處,一地點上,大約300名###兵安置了強烈的炸彈,爆破了我滿鐵線的一段。突發這件大事的同時,受到###兵猛烈攻擊的我方所屬於滿鐵守備隊的監視兵及時報告虎石臺駐屯的河島中隊長,因而河島中隊長馬上率兵乘軍用列車迅速到達現場,這時粗暴的###兵向著守備隊猛烈開炮火。於是,奉天駐在的全體日兵下達總動員令。
謊言是踏入欺騙途徑的第一步。
今天,讀到朝日新聞號外上面的這段訊息,人們不僅要斥責日本人自己炮製的彌天大謊,更應該清楚日本媒體報道的所謂事實,正是其罪惡陰謀的自白。
撒謊的人只會使自己受辱。但若追究起“假新聞”的責任,也不能全推給沒有參與策劃陰謀的日本記者。
只要認真看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的夜裡做了什麼,謊言就會不攻自破。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陸軍省來電)
18日午後10時半左右,由於暴戾的北大營###軍破壞了奉天北方的滿鐵鐵路線,與趕來的我方守備隊部分兵發生衝擊。奉天獨立守備第二大隊,已向發生戰鬥地點出動。
對於這一點,記者就在第一張號外上,搶先公佈了“陸軍省來電”。
電報的發出者名叫花谷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策劃人之一。時任日本駐奉天特務機關輔佐官,陸軍少佐軍銜。少佐,即少校,在軍界不能算顯赫。因此,花谷正在9月18日晚間發出的電報,是以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的名義。
“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日本守備隊遭到襲擊。”中國軍隊爆破鐵路的謠言,除了為了欺騙輿論,矇蔽國際視聽尋找藉口外,還為關東軍自身責任作解脫——事涉動用部隊與別國作戰。因1919年釋出的《關東軍司令部條例》中,就規定:“關東軍司令官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獨自決定動用部隊行使用武力,但應立即向陸軍大臣的參謀總長報告。”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就引起那場戰爭的“柳條湖事件”來說,就連二戰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中,都沒能弄清鐵路究竟是誰炸的。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後,花谷正也許是良心發現,在自己撰寫的回憶錄中揭露出事情的原委承認:“他們以巡視鐵路為名,一邊從側面觀察北大營的兵營,一邊選了個離兵營約八百米往南去的地點。”
此前,他們已經選好了炸路地點,剩下的只是實際操作了。10時20分,河本一夥點燃了安放在鐵軌接頭的“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後來就是一聲巨響。
今天,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