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將軍奮劍南天起(5)
此話晴天霹靂,嚇得永曆帝驚駭不知所為。
幸虧清朝的漢奸王爺孔有德怕劉承胤詐降,使得這個賣國賊不得不又再次返回武岡城剃掉頭髮“表決心”——恰恰這一來一往,給了永曆帝及其左右群臣一個機會。
劉承胤的老母和兄弟還算有良心,他們嚮明軍交出城門鑰匙,永曆帝才得逃出生天。
清軍與劉承胤急忙隨後追殺。明朝參將謝復榮等五百多明兵拼死斷後,最後全部戰死,才保得永曆帝一行未被清軍追及。
逃到半路,永曆帝遇到總兵候性帶領的五千多明軍,一行人踅回廣西,到達柳州。
至於那位降清的劉承胤,有必要交待一下。他投降孔有德後,天天和這位清朝王爺一起飲酒賭博,每次都搬出無數珍寶奇玩顯擺,終於讓孔王爺貪婪性起,大動殺心。於是,一天夜間宴飲,孔有德在帳中忽然躍起,用刀砍掉劉承胤腦袋。然後,他上報清廷,以劉承胤手下副總兵陳友龍向南明反正為藉口,說劉承胤反覆多端,想重新想投明朝。這樣一來,劉承胤軍中的無數珍惜寶貝和銀兩,皆為孔有德所有。更可嘆的是,劉承胤一軍五萬多人,不久皆被清廷下令,全部處決。五萬多人,斂手就戮,何如當初為國決死?
桂林方面,由於劉承胤派出的軍士與焦璉軍士發生內鬨,使得李成棟派出的平樂和陽朔清兵趁機對他們發動忽然進攻時,這些人還沒有醒過味來,就亂哄哄敗亡。
瞿式耜等人指揮有方,準備充分,他冒大雨率軍與清兵殊死拼鬥,再一次大敗清兵,取得第二次“桂林大捷”。
數月之間,永曆帝之所以能苟延殘喘,在廣西和湖南之間來回竄逃,主要是因為李成棟大軍在廣東遇到了大麻煩,一時間脫不開身。
在廣東,陳子壯、陳邦彥與先前在道滘大敗李成棟的張家玉一直糾集當地民眾,襲擾李成棟軍隊。義軍與清軍多次在廣州附近周旋、戰鬥,極大地牽制了李成棟軍隊的主力。特別是陳邦彥,他率兩、三萬民軍由海路入珠江,聲言攻打廣州城,使得當時的清廣東巡撫佟養甲連發急書,命李成棟回援。這樣,在廣西四處竄逃的永曆帝才有機會擺脫李成棟部下的窮追不捨。
張家玉方面,率民軍攻陷順德縣城,與回援的李成棟清軍打起了游擊戰。
陳子壯在南海起兵,本來已經約定花山義軍一起裡應外合攻入廣州,不料訊息外洩,佟養甲和李成棟兩人聯兵,把三千多花山義軍全部活埋,並大敗陳子壯水軍。
李成棟趁勢引軍猛功陳邦彥,一路追擊,一直打到清遠,最終俘獲了這位對明朝耿耿忠心的書生,並把他凌遲處死。
臨刑前,這位順德義士賦絕命詩:“厓山多忠魂,前後照千古。”
數天之後,李成棟在增城大敗張家玉義軍。身中九箭的張家玉見勢不可挽,放棄了逃跑的機會,慷慨言道:“大丈夫立身天下,事已至此,焉用徘徊!”言畢,遍拜共同作戰的義軍將領,轉身投水而死。
又隔數日,陳子壯在南海被俘,拒不投降,也被清軍於廣州凌遲殺害。
在廣東剿殺“三忠”(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的過程中,雖然最終殺掉這三人以及數萬明朝義軍,但李成棟內心深處想必也不會不為所動:同是漢族血脈,同受昔日明朝食祿,二陳一張能夠以書生殘弱之軀作絕望無援之鬥,屢戰屢北,屢北屢戰,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視死如歸。反觀自己,堂堂七尺武將,手握重兵,甘為滿人鷹犬,屠戮殘殺同氣。
面對數位血肉同胞,在自己眼前慷慨壯烈而死。同為人子,同為漢人,不能不令李成棟心中有所感念。
天良發現 立意反正——李成棟廣州宣佈歸明
1647年,趁著李成棟軍在廣東平滅陳子壯等人,瞿式耜把永曆帝從柳州迎回桂林。
1648年二月(永曆二年),在全州駐防的郝永忠忽然率軍跑回桂林,報說清軍正一路追逼,勸永曆帝馬上逃往柳州躲避。
由於郝永忠是李自成“大順軍”出身(他從前的名字是郝搖旗,在姚雪垠的小說中鼎鼎大名),故與明朝諸將之間關係一直不睦。所以,無人信其所言。此次回桂林,郝永忠部的糧餉一直被拖欠供應,使得這位流賊出身的武夫氣惱之下,忽然縱兵大掠。
亂兵衝入皇宮府堂,不僅百官被搶劫得一乾二淨,永曆帝本人自己連龍袍也被搶走。這位帝王慌亂中,穿著小衣逃出城外。幸虧當時郝永忠部只是憤恨搶劫,沒有別的念頭。
三月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