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餿�鶉�胰��絲詿珥荻�饋�
吳三桂以剃髮背國、全家成灰的代價,換來“一代紅妝照汗青”!
吳偉業於字裡行間,刀筆戮入吳三桂的心肺骨髓,已把這個大漢奸的一生的宿命渲染殆盡。
康熙十二年(1673年),老賊吳三桂竟也厚顏以“為明報仇”為名起兵。
前前後後又折騰了八年,但在他起兵之日起,就已註定了他敗亡的命運!
永曆帝被殺時,李定國率數千人馬駐紮於西雙版納的九龍江一帶(又有說在景線,即今日泰國的昌盛)。
噩耗傳來,李定國自投於地,悲慟欲絕,幾次哭至昏迷。
數日之後,李定國即因悲傷過度而患重病,不久逝世。
臨終前,李定國對養子李嗣光說:“寧死荒郊,千萬不要投降!”
可惜的是,落入窮荒、走投無路的李定國餘部沒能堅持下去,幾個月後,即在李嗣光帶領下向清朝投降。
李定國此人,有將才而無帥略,犯過許多戰略性錯誤。
但是,國滅矣,君亡矣,李定國收合餘燼,崎嶇以死,百折不回,不愧為自古至今威武烈丈夫!
他對大明朝的耿耿忠心,他那種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他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足以讓我們後人擊節讚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腔忠憤血 飛濺於群虜(1)
——張煌言殉明
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九月七日,杭州鬧市弼教坊。
清軍警衛森嚴,如臨大敵。放眼望去,鐵甲騎士有數千之多,緊緊包圍著一塊四方空地。
杭州百姓近萬人,屏息引頸,鴉雀無聲。
在緊張到窒息的氣氛中,在秋陽如血的光輝中,有五人明冠明服,長袍大袖,乘轎而至。
清初,朝廷殺人無數,罕有犯人乘轎至刑場就戮者。當日主角,乃明朝最後一個英雄張煌言。
炮聲響過,清朝監刑官舉旗。
劊子手卑辭下意,請張煌言坐下(而非叱令使跪)受刑。從官羅倫與張煌言並坐。兩個明朝武將葉雲、王發麵向張煌言而跪。張煌言的僕童、年僅十六歲的楊冠毓,年紀雖小,仰頭向劊子手高聲抗言:“我不跪!”立於主人身邊待刑。
這五個人,即使到死,仍保持明朝倫序禮儀。
遙望鳳凰山大好山色,張煌言嘆道:“大好河山,竟為胡虜所據,遍染腥羶!”於是,他口占《絕命辭》:
“我今適五九,復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利刀斬下,鮮血噴濺。
張煌言,繼文天祥、史可法之後的又一個偉大民族英雄的名字,從此鐫刻在我們民族歷史的輝煌長卷之中。
杭州人民哭聲四起之際,驟雨晝晦,臨斬臨刑的漢官滿將,相顧失色……
張煌言,字玄箸,號蒼水,寧波鄞縣人。其出身,乃明末諸生,並非達官顯貴之後。
清軍在江南因剃頭大肆殺人之時,他奮然投筆從戎,加入抗清鬥爭,與眾人奉魯王朱以海為監國,在江浙地區堅持打起復明旗號。一腔忠奮為大明,屢戰屢北,屢北屢戰。
舟山戰役失敗後,他與張名振一起護擁魯監國進入鄭成功轄境。
張名振死後,張煌言成為魯監國殘部的統軍人物。
鄭成功被永曆帝封為延平王,張煌言當時也被封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鄭成功長江之役時,張煌言引本部兵數千人,率師先行西上,為鄭成功先開闢上游戰場。
雖然當時孤軍深入,由於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張煌言所率明軍迅速收復蕪湖、瀋州、寧國、太平等地。可惜的是,南京之役失敗,鄭成功不告自退,致使張煌言進退失據。
兵潰之時,張煌言仍舊鎮定。他命人鑿沉剩餘戰船,然後率殘眾登岸,在湖北、安徽交界處的英山、霍山一帶艱辛輾轉。清軍圍追堵截,從人星散,他一路經安慶、建德、祁門、淳安、義烏、天台等地,歷盡萬苦,步行二千多里,最終復歸浙東濱海地區。
當地人民得知張煌言生還,悲喜交集。
張煌言重舉義旗,召集人馬,以台州臨門島為基地,繼續從事反清復明的軍事行動。清軍勢盛,在大肆推行“遷海”政策困窘反抗義軍的同時,步步緊逼,四處逮人殺人,還逮捕了張煌言的妻兒,關入寧波獄中。
鄭成功喪敗之餘,想入據臺灣,遠離大陸本土。張煌言心急如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