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二十七歲的毛澤東,個人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一九二○年冬天,他和楊開慧結婚。
楊開慧生於一九○一年十一月六日,比毛澤東小八歲。她跟著母親在長沙縣板倉鄉下度過童年。父親楊昌濟留學歸來後,遷居長沙城。一九一八年又隨父親遷居北京。楊昌濟病逝後,一九二○年二月和哥哥楊開智扶柩回到長沙。不久進湘福女中選修班讀書。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長沙後,她便到湖南學聯做宣傳工作。
毛澤東兩次北京之行中,和她相愛了。楊開慧後來回憶說:“自從聽到他許多事,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毛澤東也有許多信給她,表示愛意。還寫過一首《虞美人》寄給楊開慧,上闋是:“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無奈披衣坐起薄寒中。”大概只有在熱戀中的深情男子,才會寫出這樣溫柔纏綿的詞句。
楊開慧還說:“我看見了他的心,他也是完全看見了我的心”,“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從此我有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所生之外,就是為了他。假設有一天母親不在了,他被人捉住了,我要去跟著他同享一個命運”。
這些話寫於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楊開慧犧牲前把它藏於長沙板倉住所的牆縫裡,直到一九八三年才被發現。這也是他們愛情史上的一段佳話。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開慧只帶著簡單的行李,住進了毛澤東任主事的第一師範附小的教師宿舍。這天晚上,他們花六塊銀元辦了一桌宴席,招待長沙的幾位親友。從此,楊開慧一直協助毛澤東開展革命工作,並在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婚燕爾之際,毛澤東牽掛著新民學會的活動。他和蔡和森、何叔衡等接受馬克思主義後,從根本上確立新民學會發展正確方向的時機也已成熟。長沙的會員好些日子沒有開會了,他和何叔衡等商定,一九二一年元月一日至三日在潮宗街文化書社舉行學會的新年大會。這幾天,正好是各機關和學校放假的時候。在發出的通知裡,根據巴黎會友的提議,列了“新民學會應以什麼作共同目的”、“達到目的須採用什麼方法”、“方法進行即刻如何著手”等十二項討論內容,要求會員先研究準備,屆時“撥冗到會,風雨無阻”。
元旦這天,下了一場雪。鄒蘊真回憶:“那天早飯後,一人徒步來到潮宗街文化書社。書社是租用舊公館的一部分,坐北朝南,前面一道高牆,中間開個黑漆大門,進門是個方磚鋪成的空坪,空坪北面有一長排房屋,靠東的兩間木房,就是書社作為營業處承租的鋪面。空坪東邊靠近營業處前面,有個長方形廳堂,裡面放著一張長方桌和一些小方凳,就是我們開會的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