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濟政策》是報告的重要部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結論的一部分),總結了中央蘇區經濟建設的經驗,明確指出:
“在目前的條件之下,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決最重要的糧食問題,而且需要解決衣服、砂糖、紙張等項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給問題。森林的培養,畜產的增殖,也是農業的重要部分。”
“現在我們的國民經濟,是由國營事業、合作社事業和私人事業這三方面組成的”。“我們對於私人經濟,只要不出於政府法律範圍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獎勵。”“合作社經濟和國營經濟配合起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將成為經濟方面的巨大力量,將對私人經濟逐漸佔優勢並取得領導的地位。”
“從發展國民經濟來增加我們財政的收入”;“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我們有計劃地組織人民的對外貿易,並且由國家直接經營若干項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鹽和布匹的輸入,食糧和鎢砂的輸出,以及糧食在內部的調劑等。”
“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同志們,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⒃
這些方針政策,不僅在根據地經濟建設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實際上逐步形成一種根本不同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雛形。
對政權建設,毛澤東也投入了巨大精力。
第一次全蘇大會制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已確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性質“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
一九三三年六月八日,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關於召集第二次全蘇大會的決議》,規定“第二次全蘇大會以前應改選各級地方蘇維埃”。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執行委員會又作出《關於重新劃分行政區域的決議》,強調:蘇維埃政府“須儘量接近群眾,為群眾謀一切利益。因此,不論鄉、區、縣、省,區域都不應過大”。行政區域劃分完畢後,立刻開始進行選舉。
八月九日,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關於選舉運動的訓令。指出:這次選舉是從鄉、市一直到中央執行委員會完全實行改選。要充分發動群眾,預先公佈候選人名單,“當實行選舉時,須按名逐一提出,逐一討論,逐一表決,使選民儘量發表意見”,還要收集選民關於自己實際生活和對政府政策法令意見的提案,在此基礎上開好區、縣、省三級蘇維埃代表大會。⒄
為了發動選舉運動,九月六日,毛澤東在瑞金主持召開中央蘇區南部十八縣選舉運動會議,作了《今年的選舉》的報告。
這樣,中央根據地的選舉運動便熱烈地開展起來,在九、十月間達到高潮,十一月上旬基本完成。中央蘇區內,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選民參加了選舉。
一切蘇維埃政權工作的實際執行,主要是在鄉這一級。那末,它們應該怎樣進行工作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選舉工作剛一結束,毛澤東就在十一月中、下旬,率領中央政府檢查團先後到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這兩個點進行實地調查,總結典型經驗,來推動全域性工作。他召開有各方面人物參加的調查會,走訪貧苦農民家庭和紅軍家屬,同農民一起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瞭解鄉蘇工作和群眾生產、生活的情況。隨後,寫出了《興國長岡鄉的蘇維埃工作》和《上杭才溪鄉的蘇維埃工作》這兩篇調查報告,把它們作為“鄉蘇工作的模範”材料印發給第二次全蘇大會。
在長岡鄉調查報告中,他寫道:“我們的任務是提出了”,“問題是怎樣動員群眾去完全地實際地實行這些任務與計劃”。“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腦子裡頭想得出來的,這依靠於從動員群眾執行各種任務的過程中去收集各種新鮮的具體的經驗,去發揚這些經驗,去擴大我們動員群眾的領域,使之適合於更高的任務與計劃。”“反對官僚主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樣給他們看。”他所總結的長岡鄉的經驗就是一個“活的榜樣”。
在才溪鄉,毛澤東全面總結了才溪鄉的蘇維埃工作。他特別重視最基層的村政權的建設,指出:“鄉的中心在村,故村的組織與領導成為極應注意的問題。將鄉的全境劃分為若干村,依靠於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