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頁)
此,他便始終滿足於做一個有中等成績的學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上,〃以極大的熱忱在家裡向理論物理學的大師們學習〃。
他接著回憶說,畢業以後,他感到極大幸福的是在專利局找到了一份實際工作,而不是留在學院裡從事研究。〃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他在專利局一干就是七八年,業餘時間埋頭於自己的愛好,這正是他一生中〃最富於創造性活動〃的時期。
據我所知,愛因斯坦的經歷絕非例外。不論在科學領域,還是在哲學、文學、藝術領域,幾乎所有的天才人物在學校讀書時都不是〃好學生〃,都有過與當時的教育制度作鬥爭的經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成材史就是擺脫學校教育之束縛而爭得自主學習的自由的歷史。
愛因斯坦在晚年時異常關心教育問題,我認為可以把這看做這位偉人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精神遺囑。他不是那種拘於某個特定領域的科學工作者,而是一個對精神事物有著廣泛興趣和深刻理解的大思想家。他十分清楚,從事任何精神創造的基本因素是什麼,因而教育應該為此提供怎樣的條件。在他的有關論述中,我特別注意到兩個概念。一是〃神聖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強烈興趣,以及在這探究中所獲得的喜悅和滿足感。另一是〃內在的自由〃,即不受權力和社會偏見的限制,也不受未經審察的常規和習慣的羈絆,而能進行獨立的思考。如果說前者是每個健康孩子都有的心理品質,那麼,後者是要靠天賦加上努力才能獲得的能力。在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者身上,都鮮明地存在著這兩種特質。這兩種特質的保護或培養都有賴於外在的自由。因此,學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對兩者都予以鼓勵,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殺它們。遺憾的是事實恰好相反,以至於愛因斯坦感嘆道:〃現代的教育方法竟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神聖好奇心完全扼殺掉,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今天,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病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注意。但是,完全可以預料,由於種種原因,情況的真正改變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代代的學生仍然會不同程度地身受其害。有鑑於此,我想特別對學生們說:你們手中畢竟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既然在這種有弊病的教育體制下依然產生出了許多傑出人物,那麼,你們同樣也是有可能把所受的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像愛因斯坦那樣,要善於向現行教育爭自由,不要去做各門功課皆優的〃好學生〃,而要做一個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學習計劃的〃自我教育者〃。在我看來,一個人在大學階段培養起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找到了真正吸引自己的學科方向和問題領域,他的大學教育就可以說是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收穫必將使他終身受益。至於課堂知識,包括頂著素質教育的名義灌輸的課本之外的知識,實在不必太認真看待。為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們不妨仔細琢磨一下愛因斯坦引用的一個調皮蛋給教育所下的定義:〃如果你忘記了在學校裡學到的一切,那麼所剩下的就是教育。〃
2001�6
第一卷 第九十二章
?人皆有靈魂,但靈魂未必總是在場的。現代生活的特點之一是靈魂的缺席,它表現在各個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寧的快節奏,遠離自然,傳統的失落,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喪失,等等。因此,現代人雖然異常忙碌,卻仍不免感到空虛。
一個人無論怎樣超凡脫俗,總是要過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總是平凡的。所以,靈魂的在場未必表現為隱居修道之類的極端形式,在絕大多數情形下,恰恰是表現為日常生活
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能夠真正享受日常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今天,日常生活變成了無休止的勞作和消費,那本應是享受之主體的靈魂往往被排擠得沒有容足之地了。
日常生活是包羅永珍的,包括工作與閒暇、自然與居住、獨處與交往等。在人生的所有這些場景中,生活的質量都取決於靈魂是否在場。
在時間上,一個人的生活可分為兩部分,即工作與閒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種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靈魂的獨特傾向的工作。當然,遠非所有的人都能從事自己稱心的職業的,但是,一個人只要真正優秀,他就多半能夠突破職業的約束,對於他來說,他的心血所傾注的事情才是他的真正的工作,哪怕是在業餘所為。同時,我也贊成這樣的標準:一個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