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瞪眼睛,“是我送給他們的,怎麼著?!還嫌棄了?沒事就咕l罵孩子,看把我的小乖乖給嚇得!”
您哪隻眼睛看到他倆被我嚇到了?!沒辦法,姚採瀾只好陪著笑又讓孩子收下了。這事給鬧的!
等江老爺終於選了個良辰吉日,讓墩子拜祭了祖祠,正式的把他寫進了家譜。姚採瀾好說歹說的,才得以脫身上路。
這一次隊伍又多加了五六個人,都是江老爺特地挑出來的,曾經往返過江南幾次,對路線比較熟悉。其中有兩個本就是江南人士,對江南的風土人情瞭解甚深,當地的方言也會講。這無疑是最大的助力了讓姚採瀾頓時覺得底氣足了不少。
一行人一路往東南走,又走了大概十幾天的功夫,才到了京杭大運河邊的一個碼頭,清頭鎮。這裡是個很大的碼頭來來往往的船隻如穿梭一般,密密麻麻。在這裡,棄車乘船,順流而下,暨節約時間又比坐馬車來的舒適。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坐船,包括姚採瀾在內,剛開始都興奮不已。當然如果不暈船的話,那就更完美了。姚採瀾、墩子和鐵錘倒是沒事,但是小惠、小青她們就遭罪了。幸虧姚採瀾早有準備,準備了些生薑、以及中藥方之類的,一頓忙亂過後,好不容易才有了些效用。
一路順風順水,只用了十幾日,就到了皖州城。這種船尺寸並不大一行人等連帶東西還真不少,就包了兩艘船。姚採瀾每日裡喜歡帶著孩子們倚在船舷上往四外遠眺,景色真心的美啊越往南邊走,春色就越來越濃,綠色滿眼滿心,整艘船恍如行在畫中一般。
有時候經過村莊或小鎮,就能看見人來人往,岸邊泊著一艘艘的小船。有精壯的漁夫撒網打漁,有年老的艄公一邊擺渡一邊唱著一支悠長的號子,還有年輕美麗的姑娘在河邊浣衣……
見了如此美景,墩子便搖頭晃腦的背了白香山的三首《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鐵錘則更喜歡歐陽修的一首雙調,便一手拍著欄杆輕聲唱到: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唱完又禁不住感嘆起來,“怪不得大哥老喜歡往外跑呢。這輩子如果沒到過江南,就太可惜了!”這孩子,整天老氣橫秋的,剛剛十二歲呢,談什麼這輩子啊。
等到了皖城上了岸,江府跟來的幾個人便熟門熟路的先找了一家乾淨的客棧,包下了整整兩個院子來。不出兩三日,又找了信得過的中人尋到了兩家位置不錯的院子,都是按照姚採瀾的要求,選在了城郊地帶,風景好,交通也不算偏僻。
姚採瀾坐著車領著孩子們看了看,當場就拍板定下了一家,然後麻溜的帶著人搬家,正式入主。
江南的住宅比起北地大不相同,小樓多,到處都是綠樹叢生,花朵滿枝,整個院子雖然小巧玲瓏,卻又緊湊得很,住起來一點也沒有逼仄的感覺。後院起了好幾座二層的樓,坐落在花叢掩映當中,看起來極為別緻。大家都這座宅子都很喜歡,剛住進去的時候,天天成群結隊的在院子裡轉悠,看看花,看看竹子。
江南處處充滿了詩意。就連鐵錘這個懶散的,這兩天也忽然來了興致,把佈滿塵土的琴從行李箱中找出來,叮叮咚咚的,合著滿院綠色,彈得很是盡興。
一安頓下來,姚採瀾就派人給曾家送拜帖,待有了迴音就帶上幾個孩子拜訪曾家。
江夫人的正經孃家早已敗落,唯一的弟弟早些年就得病去了,膝下也沒有子女,整個家就這麼散了。因此,姚採瀾要拜訪的是曾家本家。江夫人其實只是曾家的偏支,與本家隔了好幾服。曾家家大業大,枝葉繁茂,不少的子弟在京都和各處為官,勢力不可小覷。江家跟人家比起來,就算是小門小戶了,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姚採瀾換好了正式的衣裳,領上三個裝扮一新的孩子,拿上早就備好的禮物,不過就是些北地的特產而已,足夠新奇稀罕,但絕算不上名貴。第一次登門拜訪,還需謹慎一些,既要表露誠意,又不能讓人輕視了。
世家大族,果然不同反響。光這宅子是格外的博大幽深,青磚木樓,雕樑畫棟的,移步換景,曲徑通幽處,很是讓人大開眼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