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數農民的革命積極性。
漫漫長征途
1933年,蔣介石發動了第四次圍剿。這時,王明、博古掌握了中央領導權,左傾錯誤佔統治地位,毛澤東被剝奪了中央蘇區軍隊的領導權。王明當中共總書記的時候27歲,是共產國際領導人巴威爾·米夫的學生。米夫原來擔任過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校長,培訓各國的共產黨。王明能用俄語把馬列主義背得滾瓜爛熟,米夫認為他理論修養很高,中國共產黨就需要這種理論水平高的人,因此王明擔任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王明知道國內艱苦,就把他24歲的同學博古派回來負責領導共產主義運動。
毛澤東擅長打仗,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圍剿,毛澤東已經被奪取軍權,但是周恩來、朱德執行了毛澤東正確的軍事路線,打退了第四次圍剿。1933年,左傾錯誤在根據地全面貫徹。領導人強令紅軍去攻打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武裝保衛蘇聯”等匪夷所思的口號比比皆是。越是在敵人力量強大的地方,越要顯示黨的存在,越是在王府井,你越撒傳單,我是共產黨,來逮我吧,反正特務正愁拿不著津貼呢。同年,蔣介石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德國人李德上過蘇聯的軍校畢業之後指揮過一個騎兵旅,騎兵旅也就千把來人,這號人奉共產國際之命來到中國當軍事顧問,成為十萬工農紅軍的總指揮。他不懂漢語,連中文地圖都看不懂,同敵人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對抗了一年。第五次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徵。
1934年,項英、陳毅率部掩護主力,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就是長征。
戰略轉移速度得快,前面得有先鋒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後面得有掩護。結果,博古、李德犯了逃跑主義的錯誤,八萬六千紅軍湘江一戰損失過半,只剩三萬,要再往前走就要全軍覆沒。毛澤東及時站出來,往敵人最弱的地方打。貴州軍閥王家烈的部隊是中國戰鬥力最差的部隊,因為他們都是雙槍兵,一打仗煙癮就犯,躺在雨傘底下抽大煙,一個師幾千人都躺在雨傘裡抽大煙,那個時候你繳槍不殺,連煙槍帶步槍都繳獲了。長征本想北上同北邊的紅軍會師,現在就得被迫繞圈子了。
長征過程中,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領導。這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中國共產黨終於搬開了共產國際的指導,解決自己的問題。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然後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穿越大草地,進入陝北,離國民黨越來越遠了。
毛澤東偶爾得到了幾張過期的報紙。一看,眼睛一亮,上面登著國民黨軍在陝北與劉志丹、謝子長所部紅軍激戰,陝北有咱的人?去那兒!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同陝北紅軍會師,次年10月,紅軍第三大主力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及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
長征開始時,全國三十萬紅軍,勝利後還剩三萬,中央紅軍出發時八萬六,到陝北還剩八千,損失了90%,但是具有偉大的意義。經過長征,革命轉危為安。雖然損失慘重,但儲存下來了中國共產黨的精華,三萬人在艱難困苦中,不掉隊、不投降、不叛變,意志堅定,兵貴精而不貴多,他們構成了日後人民軍隊的主力。長征所經之處,撒播了革命火種,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五章浴血抗倭十四載(抗日戰爭)
1戰or不戰,不是個問題
奏摺引血案
不甘於處於小國境地的日本,時時都惦記著別家,希望能夠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從而擴大自己的地盤,加快自己的發展。日本的侵略有它六步走策略:吞併臺灣;吞併朝鮮;吞併滿蒙;吞併中國;稱霸亞洲;稱霸世界。日本跟一部設定了程式的機器一樣,一旦啟動程式,就按部就班,完全照制定路線來,矢志不移地執行其計劃。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給日本天皇上奏摺(日本人不承認有這份奏摺),確立了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來的侵略方針。當時日本軍人組閣,跟日本的文官是有矛盾的。田中是陸軍大將,日本的文官還算有見識的,他們認為按照奏摺,日本的國力不濟,會導致日本民族滅亡,明治時期的兩位元老就相當反對。
田中義一在奏摺上說,“我帝國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