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可也有一種題,是無論你費多少力氣,都跟時政乃是國家民生扯不上關係的,這就有些考驗學生的應變能力了,而這道題便是如此。
不過這對薛庭儴稱不上難題,在他那個夢裡,曾有名士對科舉化為了兩個類目,一種就是之前所講的,取大義。還有一種,則是取小義。
而這個小義可不是字面上的小義,而是你從這道題裡意識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
一定要拔高,無限拔高,貼近聖賢。同時要深刻的剖析自我,不光要剖析自我,還要剖析某一個大眾,並對此進行著最深刻的思索。
薛庭儴一面想著,同時執筆蘸墨,寫出一行小字來。
以孰愈問賢者,欲其自省也。
八股中的破題一股就算明瞭,聖人問自己學生,我借聖人問學生,發省自我。
一般情況下,寫八股文,破題破得妙,只要這道題寫的格式不錯,能自圓其說,就幾乎不會有錯。
薛庭儴下筆不停,寫下承題一股——
夫子貢與顏淵,果孰俞耶,夫子豈不知之?乃以問之子貢,非欲其自省乎?
此承題也就是點明自己破題之意,聖人作為老師,怎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學生誰超過誰,既以孰愈問子貢,不是很明顯要他自我反省嗎?
……
薛庭儴筆下如飛地寫完這道四書題,寫完後,他並沒有著急去寫下一道題,而是坐在那裡閉目養神。
縣試考五場,每場都是一天的時間,所以他並不著急,而是在腦中默默回想自己之前寫的文章,思索哪裡有錯,還需補充的,順道為接下來的那道題打腹稿。
過了一會兒,他才開始寫那道五經題。
寫完了兩道題,外面響起了鼓聲,卻是提醒考生可以飲茶或者上茅廁了,若是有腹餓者,也可以提前進食。
考場上可以帶自帶食物,但除了用來磨墨的少許清水,是不允許帶其他水的,也就是說要喝水只能自己買。
薛庭儴開啟考籃,從裡面拿出招兒之前做的大餅夾肉,餅子是薄餅,肉?
第76章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作為這次縣試的主考; 徐縣令同時也是判卷人。
他一個人要在短短的一日裡判數百張卷子; 並要在第二場開考之前放榜,自然要挑燈夜戰,徹夜不眠。即是如此也不一定能完成; 所以徐縣令心裡是希望考生越早交卷越好的。
薛庭儴那麼早交卷; 他也有些詫異,可當接過卷子只是掃了一眼; 他就知此人絕不是自暴自棄; 胡亂作答一通,才提前交卷。別的不說,只憑這上面端正秀潤的字; 任是哪個考官也挑不出個錯來。
不過即使心中欣賞,徐縣令也不會說出來; 這是官場大忌。
等薛庭儴離開後; 他才定睛去看面前的卷子。看完後,撫掌大讚,只差明說此試卷堪稱完美。
其實作為科舉的第一步; 縣試的主考官是非常尷尬的; 即能作為堂堂一大縣的知縣,必然是正經科舉出身。論起科舉經驗,徐縣令可謂是極為豐富; 什麼樣的題他出不了; 可偏偏他是院、府、縣試中; 最末一位; 出題得是斟酌了再斟酌。
他出的題不能太難,不然後面府試、院試題目容易,不是掃了上峰的面子?也不能太易,這樣降低了縣試的難度,於己不利。
為了這次縣試的題,徐縣令可是斟酌了又斟酌,才定下這道正場中最重要的四書題。既不會喧賓奪主,又不會太簡單。
因為題目太中庸,就會顯得文章不出彩,而要想把一個平庸的題目寫得奪人眼球,就需要一定功底了。
徐縣令所贊正是這一點,於他來看,這張卷子破題之巧妙,你乍一看去不會覺得驚豔,可細細品過去卻發現此題除了這麼破,竟沒有比此更為合適的方法。
至於另一點,就只有科舉經驗豐富之人才能看出了。徐縣令年逾四十,若論起他的人生經歷,只應了一句話,否極泰來。
前三十年他屢試屢落,近四十的人還是‘童生’。童生雖叫老爺,可並不代表童生都是老的,越老的童生越不值錢。可突然他有一天開竅了,一路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人人都說他是厚積薄發,只有徐縣令自己知道他是開竅了。
而這張卷子就讓他看到一個開竅的人。
若這張卷子讓他給出一個評語,那就是四平八穩,光明中正。
破題破得恰到好處,承題、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