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二千戶。仍都督南兗州、徐州之東海諸軍事、徵虜將軍、南兗州刺史。七年,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晉熙、新蔡、郢州之西陽三郡諸軍事、前將軍、江州刺史。八年,遷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鎮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未拜而世祖崩,以鎮軍將軍還為江州,本官如故。眼患風,為世祖所不愛。景和元年,加使持節。
時廢帝狂兇,多所誅害。前撫軍諮議參軍何邁少好武,頗招集才力之士。邁先尚太祖女新蔡公主,帝詐雲主薨,殺宮人代之,顯加殯葬,而納主於後宮。深忌邁,邁慮禍及,謀因帝出行為變,迎立子勳。事洩,帝自率宿衛兵誅邁,使八座奏子勳與邁通謀。又手詔子勳曰:“何邁殺我立汝,汝自計孰若孝武邪?可自為其所。”遣左右硃景雲送藥賜子勳死。景雲至盆口,停不進,遣信使報長史鄧琬。琬等因奉子勳起兵,以廢立為名。
太宗定亂,進子勳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琬等不受命,傳檄京邑。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奉子勳為帝,即偽位於尋陽城,年號義嘉元年,備置百官,四方並響應,威震天下。是歲四方貢計,並詣尋陽。遣左衛將軍孫衝之等下據赭圻,又遣豫州刺史劉胡率大眾來屯鵲尾,又遣安北將軍袁顗總統眾軍。臺軍屯據前溪斷顗等糧援,胡遣將攻之,大敗,於是焚營遁走。顗聞胡去,亦棄眾南奔。沈攸之諸軍至尋陽,誅子勳及其母,同逆皆夷滅。子勳死時,年十一,即葬尋陽廬山。
松滋侯子房,字孝良,孝武帝第六子也。大明四年,年五歲,封尋陽王,食邑二千戶。仍為冠軍將軍、淮南、宣城二郡太守。五年,遷豫州刺史,將軍、淮南太守如故。六年,改領宣城太守。七年,進號右將軍,解宣城,餘如故。前廢帝永光元年,遷東揚州刺史,將軍如故。景和元年,罷東揚州,子房以本號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會稽太守。
太宗即位,改督為都督,進號安東將軍,太守如故。又徵為撫軍,領太常。長史孔覬不受命,舉兵反,應晉安王。子勳即偽位,進子房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三吳、晉陵並受命於覬。太宗遣衛將軍巴陵王休若督諸將吳喜等東討,戰無不捷,以次平定。上虞令王晏起兵殺覬,囚子房,送還京都,上宥之,貶為松滋縣侯,食邑千戶。
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終為禍難,勸上除之。乃下詔曰:“不虞之釁,著自終古,情為法屈,聖達是遵。朕掃穢定傾,再全寶業,遠惟鴻基,猥當負荷。思弘治道,務盡敦睦,而妖豎遘扇,妄造異圖。自西南阻兵,東夏侵斥,都邸群兇,密相唇齒。路休之兄弟,專作謀主,規興禍亂,令舍人嚴龍覘覦宮省,以羽林出討,宿衛單罄,候隙伺間,將謀竊發。劉祗在蕃,規相應援,通言北寇,引令過淮。頃休範濟江,潛欲拒捍,賴卜祚靈長,奸回弗逞。陰慝已露,宜盡憲闢,實以方難未夷,曲加遵養。今王化帖泰,宜辨忠邪,涓流不壅,燎火難滅。便可委之有司,肅正刑典。松滋侯子房等淪陷逆徒,協同醜悖,遂與籤帥群小,潛通南釁,連結祗等,還圖朕躬。雖咎戾已彰,在法無宥,猶子之情,良所未忍。可廢為庶人,徙付遠郡。”於是並殺之,房時年十一。
路休之等以崇憲太后既崩,自慮將來不立,不自安。劉祗在南兗州,有志為逆。嚴龍,太祖元嘉中,已為中書舍人、南臺御史,世祖又以為舍人,甚見委信。景和、泰始之際,至越騎校尉,右軍將軍。至是懷異端,故及於誅。
臨海王子頊,字孝列,孝武帝第七子也。大明四年,年五歲,封歷陽王,食邑二千戶。仍為冠軍將軍、吳興太守。五年,改封臨海王,戶邑如先。其年,遷使持節、都督廣交二州、湘州之始興、始安、臨賀三郡諸軍事、徵虜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之鎮,徙荊州刺史,將軍如故。八年,進號前將軍。
前廢帝即位,以本號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刺史如故。明帝即位,解督雍州,以為鎮軍將軍、丹陽尹。尋留本任,進督雍州,又進號平西將軍。長史孔道存不受命,舉兵反,以應晉安王子勳。子勳即偽位,進號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鵲尾奔敗,吳喜、張興世等軍至,子頊賜死,時年十一。葬巴陵。
始平孝敬王子鸞,字孝羽,孝武帝第八子也。大明四年,年五歲,封襄陽王,食邑二千戶。仍為東中郎將、吳郡太守。其年,改封新安王,戶邑如先。五年,遷北中郎將、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母殷淑儀,寵傾後宮,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國。及為南徐州,又割吳郡以屬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