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麼王總財可實現的願望肯定會比鄭小兵多,如王總財實現的願望是98個,鄭小兵可實現的願望是56個。
從“高度”或者說是速度來說,財富是指一個人擁有的使自身保值增值的能力,也就是財富增長的速度和加速度。一個現在就擁有較多金錢的人,如果不會投資理財,財富保值增值不利,無異於逐年坐吃山空,自然談不上真正擁有財富;如果他投資有道、增值有力,那他就是財富的真正主人。財富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於財富的基數,而且取決於財富增值的速度。如果結合財富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來看,不僅財富的高度本身取決於其增值的速度,而且財富的長度和寬度也取決於其增值的速度。
懂得財富的含義後,就要弄明白“富人”的概念。衡量富人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絕對標準;一個是相對標準。從絕對標準來衡量,富人就是那些財富水平超過某種衡量標準的人。衡量富人的絕對標準,因時因地而異。例如,早在100年前,歐美國家的百萬富翁就可稱為富豪;30年前的中國,萬元戶就毫無疑問地被列為富人。而在當代美國,按照福布斯的定義,富人的存量資產要達到百萬美元以上且年度收入要達到5萬美元以上;在現在的中國,存量資產要達到百萬人民幣以上且年度收入要達到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就被定義為富人。
因富人的劃分因地因時而異,所以採用相對標準來衡量富人就更科學與準確。二八定律或稱80/20法則,就是相對地劃分富人與窮人的標準,即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上。如果你列在這20%的人群中,你就是富人。以上這些都是靜態地劃分誰是富人誰是窮人,但每個家庭和每個人的財富狀況都在變化著。從動態上來看,富人就是那些有能力使自己的存量資產所產生的投資收益持續穩定地超過其年度工薪或企業收入的人。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富人與窮人之間的溝壑不會像我們想象得那般大,且都在動態的變化著,稍有不慎,今天的富人很容易變為明天的窮光蛋。例如,王財利擁有存量資產100萬元,資產年度投資收益率為2%,每年工薪收入5萬元(年增長5%);陳高能擁有存量資產40萬元,其資產年投資收益率為20%,每年工薪收入2萬元(年增長5%)。16年後,王財利的資產增值到29966萬元,而陳高能的資產卻增值到161432萬元。因此,王財利從16年前的富人變成窮人,而陳高能從16年前的窮人變成了千萬富翁。
什麼是財富(2)
所以,現在是不是富人,一點也沒關係,關鍵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成為富人。
那麼,如何成為富人?巴菲特說:“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財富水平取決於他所採取的致富方式。一個僅靠打工緻富的人,最多能達到百萬級的財富水平,羅伯特稱其為窮爸爸;一個靠創業致富的人,其財富水平可達到千萬級以上,羅伯特稱其為富爸爸。一個懂得不斷利用存量財富投資致富的人,其可達到的財富水平不可限量,完全可成為億萬富翁。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趁年輕的時候,多積累財富,然後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投資理財。如此,我們離成為富人的那天也就不遠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節儉的美德
賺錢多不等於有錢。這是有志於科學理財的年輕人必須牢記的一句話。
有的人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但很快就坐吃山空,成了窮光蛋;相反的,一些企業主在企業破產後,卻不是窮人。還有,拿著高薪的年輕人,也許積蓄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多,等等。因此,賺錢多不一定能過上財力自由的生活,管理財富比獲取財富更為重要。而管理財富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懂得如何節流。不足30歲的年輕人,要做到很好的節流,就必須養成節儉的美德。勤由儉來敗由奢。透過日常的勤儉節約,可以省出更多桶金。
韓國首富鄭周永雖然腰纏萬貫,但卻異常節儉簡樸。他在創業時曾以“喝咖啡浪費外匯”為由,告誡部下要勤儉節約。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省下更換鞋底的錢,他給自己的鞋底釘上鐵掌。很長一段時間,他仍穿著40年前穿過的工作服,家中用的還是1988年生產的17英寸電視機。印度尼西亞首富林紹良,資產總額已經超過70億美元。然而,身為商界鉅富,卻處處精打細算,從不亂花一分錢。他的理財觀點是:錢要用在刀刃上。這些世界鉅富們之所以能夠如此,是他們已經養成了節儉的生活作風。他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