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天天纏著他,要父親帶著自己去看跑馬。做父親的根本沒有時間來滿足兒子的這個願望。
這位隨從本是把這件事當做趣聞來提起的。然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虞洽卿突然間豁然開朗,顏料銷售的突破口找到了。
於是,虞洽卿讓這個隨從牽線,自己掏腰包帶著隨員和謝公子一起去跑馬廳去看跑馬。在跑馬廳裡,謝公子興高采烈,十分快活。回到家後,仍然興奮地向他的父母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虞洽卿的這些舉動,令謝老闆十分感動,他一時不知怎麼答謝才好。這時,虞洽卿才說:“我不需要你謝。我的小兄弟貝潤生想和謝老闆做顏料生意,希望謝老闆能夠關照。”
“一句話。我買誰的顏料不是買呢?”
這樣,貝潤生的這筆生意終於做成了。
因此貝潤生特別感激虞洽卿,無論有什麼好事都想著虞洽卿。
在上海灘商界出入,虞洽卿最羨慕的是那些買辦。貝潤生經常聽虞洽卿說:“希望以後我也可以成為一個買辦。”所以當他在報紙上看到魯麟洋行找買辦的訊息後,就立即跑來告訴虞洽卿。
在當時的上海灘,買辦是洋行大班的柺杖,很多時候,離掉買辦,洋行大班們寸步難行。 。 想看書來
27 抓住機緣成買辦(2)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開設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為通商口岸。英方代表璞鼎查回到倫敦就興奮地對英國商人們說:“我已經為你們的貿易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如此地龐大,即使英國最大紡織工業區蘭開夏所有工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供應中國一個省份所需的日常備用衣料。”
大清有四億多人口,除了衣料,別的商品同樣不能生產,他們肯定也要消費。因此,英國的工廠主們個個眉開眼笑,興奮無比。英國商船從英國本土及其眾多的殖民地,源源不斷地向上海等五個通商口岸城市進發,運來了刀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