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透過懲戒改正行為,管理者有兩個方面要注意:
(1)什麼事是我們反對的、禁止的,一定要經常跟下屬講,這樣他的行為才會不斷得到強化。
(2)利用組織的資源對不良行為進行懲戒,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 如何做好懲戒工作
(1)上行下效原則。紀律嚴明須先從領導層做起,在紀律面前做到領導群眾人人平等,紀律才能真正成為約束眾人行為的規範。有些企業紀律鬆弛,恐怕毛病不在下面而在上面。
春秋時,齊國的齊靈公,有一種按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叫做哀鴻現象的易服癖,喜歡他後宮裡的后妃們穿男裝,戴男帽,著男靴,佩男人的飾物。
於是,風氣一開,上行下效,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股女服男裝的潮流。
齊靈公很不高興老百姓學宮廷裡的樣子,下令各級官吏,凡是在街道上、市集中、鄉里之間,發現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裝者,就把她的衣褂扯碎,腰帶剪斷。
結果,一眼望去,齊國上下,到處都是衣衫被剪下得零碎的女人,隨風之舞,飄飄欲仙,成為一道想不到的奇特風景線。
這位齊國的君王氣壞了,便問晏子:“寡人下了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老百姓敢於違抗,屢禁不止呢?”
戒律11.獎勵不易,懲戒更難(2)
晏子說:“大王呀!你在宮廷裡提倡,而在宮廷外禁止,就等於是掛了一個牛頭在大門口,賣的卻是馬肉一樣。你要想讓全國的婦女不穿男服,只要宮廷內的先不穿,誰穿就罰誰的話,老百姓還會有人敢以身試法的嗎!”
齊靈公說:“好吧,那就試試。”
果然,沒出一個月,國內再看不到一個穿男裝的女人。
這則女服男裝的故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出在底下,根源卻在上頭。上面一個好的風氣,能夠帶動下面一片好的風氣;同樣,上面一個錯誤的行為,帶一個壞頭的話,也能夠形成下面一大堆問題。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
整個企業的工作是從上層領導開始的。上層領導的工作力度決定了他所領導的企業的工作力度。CEO為整個公司定下了基調。
(2)熱爐法則。熱爐法則說的是,當人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的懲罰。熱爐法則可以分解成以下幾條原則:
①警告性原則。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領導都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勸誡其不要觸犯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處。
②確定性原則。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燙。也就是說只要觸犯組織的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
如果觸犯了規定而不一定受到懲罰,那懲罰措施就會成了博弈論中所稱的“不可置信的威脅”,結果,人們愈發敢於冒風險。因為,觸犯規定往往可以獲得額外的利益,當然,這是以侵犯他人或團體利益為前提的。
③適當性原則,碰到熱爐,如果只是“輕傷”。那對犯規的人就起不到懲戒的作用,甚至還會讓那些沒違規的人滋生觸犯規定的念頭,更為嚴重的就是團體共犯,已犯的人更加膽大妄為,進一步違規。
看看下面這則寓言:
主人餵養了一群牛,同時種了一園子菜。
菜長得青翠蔥蘢。牛群從園子旁經過,每每饞得口水直流,胃液陡漲。它們不約而同地想:能嘗上一口鮮菜,也強似嚼一抱乾草哩!想歸想,誰也不敢造次,因為它們都知道,主人的生活費用有一半是靠賣菜得來的。
有一天,一頭膽大的公牛實在耐不住強烈的食慾。它偷偷溜進園子,一連吃了十棵水靈靈的大白菜。就在它正要吃第十一棵菜的時候,被主人捉往了。
主人把群牛召來,決定當眾懲罰這頭公牛。
主人宣佈了這頭公牛的錯誤及其危害之後說:“為了嚴明紀律,教育群牛,並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我要對它嚴加懲罰!”說罷,鄭重地拔去一根牛毛。
主人想,這一下,誰也不敢再吃菜了,不料第二天早晨起來,發現滿園青菜被吃得精光。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懲處的力度也很重要,不然,不但達不到警告的作用,還有可能事與願違。因此,企業應當做到罪與罰相當。
④公平性原則。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懲處的規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管理都要不偏不倚,否則,規章的嚴肅性就不再有了。
一個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