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是別人) ,誰也不願意幹這傻事。所以,大家不喜歡買保險是必然的,是正常的現象。
既然保險的形式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有矛盾,那麼保險這個玩意兒根本不能存在啦! 且慢,不必著急。剛好資本主義有另一特點,就是允許自由競爭,百花齊放,用人唯才,用經濟方式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能。於是就出現了保險代理人這個行業。
保險代理人要下苦功對群眾做思想工作,發動大家放棄個人目前的利益(付保險費) 去幫助別人。 保險代理人挨家逐戶耐心做說服教育工作,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竟然相信了保險,大方地付錢去幫助別人,充份地利用集體的力量替有難者解決問題。從此可見,雖然保險的形式與社會意識格格不入,但終因它的獨特價值和功能而存在和發展。保險代理人功不可沒!
身兼數職,任重道遠。
現在我們再探討,很多人不喜歡買保險的另一原因。
很多人不是不喜歡保險,而是不瞭解保險。為什麼不瞭解保險? 很簡單,學校從來不教保險!一個人從小進幼兒園學唱兒歌,上小學背九九表,升中學啃數理化,在大學泡學位。在這十多二十年的教育系統中,從未有一堂課談保險。對國計民生這麼重要的事情都壓根兒不提,這是教育制度之過失,遺害巨大。
在課餘或離開學校後,大家學什麼? 做什麼? 搜尋有獎問答無聊電視節目的答案;追蹤這個電影明星下次與誰睡覺;剪下報紙上的雞蛋減價券。大家都很忙,就是抽不出時間來了解一下保險。大家可以開車子去買便宜的雞蛋,就是不肯花一兩個小時去了解對家庭有深遠影響的保險。既然在正統的教育制度中沒有保險可學,在工餘課後大家又懶得去了解保險,而這個社會又要保險來推動發展和維持安定,這個脫節就需要保險代理人來銜接。因此保險代理人身兼數職,是教保險的老師,是做思想工作的指導員,是發掘人性愛和善的傳教者,是促成辦理保險的推動者,也是投保人的朋友。保險代理人功不可沒。
藝術昇華,堅守信念為什麼學校從來都不教保險? 因為保險太抽象了! 保險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到的異物。大概有哪位校長或###長曾想將保險列入課程,竟找不到人能勝任將教課書編寫出來。會寫的不懂保險,懂保險的沒時間寫。後來找抽象畫大師幫忙,大師搖搖頭,保險比他的畫更抽象! 大師尚此,普羅大眾則更覺得保險虛緲難解,何況還需付錢才能買到。平時付幾塊錢買個漢堡包,填飽肚子,多實惠;或者花十萬八萬買部名車四處兜風,多神氣。有誰願意花錢買不能立即享受的虛緲的保險?!
看來保險應在地球上消失,但天下偏偏出了一批勇者,他們將別人不能做或不敢做的工作挑起來。他們摸索,探討,將保險的本質真相搞清楚,然後將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受到很多拒絕,挫折、疏離、孤感、指責、白眼、嘲笑、愚弄,甚至痛罵是他們日常的遭遇。但他們瞭解保險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他們執著、頑強、無畏各種障礙,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辭勞苦地將自己對保險的信念傳給大家,他們是保險代理人。
保險代理人要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溝通技巧,將複雜但抽象的保險以最簡單的具體語言,描繪給大家。例如:人壽保險是家庭的溫暖,是冰箱內的食物,是小孩的教育,是孩子的前途,是家族的未來。人壽保險是愛心的延續,是愛心最高的表現形式之一。
何必敬保險而遠之(2)
各種藝術形式都普遍以愛為主題,但推廣人壽保險是唯一的,全部以愛為主的藝術。真正的保險代理人應當是充滿愛心的藝術家,他們對客戶真誠的愛,也幫助客戶透過人壽保險表現對家庭的愛。
保險代理人以人壽保險這種藝術,給我們的生活新增燦爛色彩,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喜悅和希望, 代理人功不可沒。
十五元
我的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跳舞,從幼兒園起就去舞蹈學校學習。當她七、八歲的時候,舞蹈學校因不足學生而關門大吉。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我與太太閒談,得知校長最近曾向她推銷某種產品,我問太太是否知道校長的學歷和其它的經驗,或者我們可以介紹他做保險。
突然我的女兒大聲說:“N,!”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絕對不能!”原來,一年前校長向每個學生收取十五元,準備給學生們拍舞蹈表演的相片,但到今相片還沒有拍攝出來,錢也沒有退回來。
一個小女孩,居然也懂得誠信是做好保險的最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