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理在先,財在後。你不理它,財不會來,來了也會容易漏走。參加人壽保險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理財開端。
。。
加稅是繁榮的象徵(2)
這兩家在經濟上的結局不同,一家越來越好,另一家乏善可陳。我看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家待人對事比較心寬達觀,對世界和將來充滿希望,有向上心和做事負責,凡事從大處著想;另一家比較心窄悲觀,凡事斤斤計較怕吃虧,只算眼前不看將來,小心眼做不了大事情。天下千千萬萬保險代理夥伴可以作證,我所說並非虛言、戲言、氣言或胡言。任何一個保險代理人可以舉出無數例子,絕大多數人壽保險客戶是第一家那種人,他們是好客戶;很少有第二家那樣的人買人壽保險,他們即使買了,也很可能是經常令代理人頭痛不已的麻煩客戶。因此,我們還可以再次套用那位財政司長的名言:買人壽保險是心寬達觀的象徵。
“ 人壽保險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為什麼我要做這種投資?”
“人壽保險本來就不是投資,是保障,也就沒有所謂是好或不好的投資。但好的人壽保險可能包含有投資或儲蓄成分。”
人壽保險主要的功能是保障。用投資的眼光去衝量人壽保險是不恰當的。縱然一定要以投資的角度來看,人壽保險其實也是很好的投資。在當事人去世那一瞬間,小小的保險費立即放大為鉅額的免收入稅的賠償金,那時是最好的投資。何況受益人獲得賠償金後能夠度過財務經濟困難,生活安定,小孩繼續得到良好教育,將來有出息有成就,或者老伴安享晚年,或者生意繼續發展,或者龐大遺產能順利傳給後人,等等無可估量的正面後果,是人壽保險獨有而其它任何投資難以匹敵相比的。此外,買了人壽保險,大家安心快樂,精神爽,這也是人壽保險特有的“投資效益”。另外,有一種(有風險的)投資性人壽保險,(扣去保險開銷以後) 將資金投資在股票和債券,也為很多喜歡投資的人所垂愛。因此,真正懂得投資的人,都會將人壽保險作為其整個投資計劃怖局中最重要一環。只有不(真正)懂投資的人才會說人壽保險不是好的投資。
44�5分錢(1)
不久前,美國國稅局IR:將可扣稅的車用開銷定額提高至每英里44�5分錢。記得十多年前只有31分錢,不知不覺中現在已高了一半。這次提高,是2005年油價大幅上漲的結果。大多數人讀到這裡,可能不太清楚我究竟在講什麼。
事情是這樣的,有些人因工作性質,尤其是自我僱傭性質的人,工作時需要用自己的車子,國稅局允許他們將有關的開支當作成本拿來減稅。賣保險的要開車去見客戶,替報館送報紙的人要用自己的車子送報,上門服務病患的醫生或護理員要開車去見病人,賺佣金的推銷員要開車去找生意,建築公司的老闆要開車去工地巡視,替保險公司作體檢的技術員要開車去見投保戶,這些“靠開車子吃飯” 的人可以向國稅局報銷有關開支。平常人開車上班是不可以向國稅局報銷的,因為那是正常的生活的一部份;但平常人如果因為治療需要或做義工等活動而用自己的車子跑了不少路,國稅局也可能允許他們按一定公式申報。
怎樣報銷呢?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實用實報,將汽油、停車費、保險費、維修保養和車價折舊等等有關的直接開銷報上去;另一個辦法是按照規定的每英里多少分錢的標準乘上全年所跑的路程來算(一英浬約1�6公里)。國稅局當然蒐集了很多資料和統計數字,才訂出44�5分錢這個數字。很明顯,這是個平均數。有些車子,吃油大,賣價高,保險貴,維修保養不容易,可能跑一英里要花五、六毛錢;相反,有些小車可能花三毛錢就夠了。
讀到這裡,有很多人可能會有“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的感覺。有很多人,尤其是車款已付清的人,以為自己每天開車上班和購物的開銷不大,即使汽油漲到三塊錢一加侖,跑一英里也只花一毛錢而矣(一加侖約4公升)。但經過國稅局的一算,才知道不得了。比如開車上班,單程10英里,本來以為一天只花兩元油錢就夠了,但經國稅局一算,一天就要十元八塊。就算開部省油小車吧,也要六、七塊錢了。
假設你開的車每英里只花三毛錢吧。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這種情景:你上班的公司搬了,比以前遠了兩英里,那麼你將繼續會去新地址上班嗎?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回答將繼續去上班。為什麼會?如果你有家庭的話,你肯定會說:因為我要養家!
不錯,因為要養家!你要賺錢,付房子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