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通常無法顯示意外的成功。
要利用意外的成功所帶來的創新機遇,我們必須要進行分析。意外的成功只是一個徵兆,但它是什麼徵兆呢?表面徵兆往往是我們的認知、知識和理解力不夠造成的。以那家制藥公司為例,它拒絕接受其藥品在動物醫療市場獲得的意外成功,就是一種徵兆,表明它們不瞭解全球牲畜市場的巨大和重要性,未能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對動物蛋白質的需求急劇上升,也不知道全球農民在知識、經驗和管理能力上的巨大變化。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創新機遇來源一:意外事件(4)
梅西公司在家電產品上的意外成功是一種徵兆,它代表著一大批消費者在行為、期望和價值觀上發生了根本改變。布盧明代爾公司的人卻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百貨公司的消費者主要是根據社會經濟地位,即按收入層次來進行購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市場逐漸地按照我們現在所稱的“生活方式”(lifestyles)來劃分。布盧明代爾是第一家,特別是美國東海岸第一家意識到這種情況並對其加以利用,且創立了全新零售形象的百貨公司。
為醫院設計的測試儀器,卻在工業和大學實驗室獲得意外的成功,這又是一種徵兆,它代表著各種科學儀器使用者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失了。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以來,這種差異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市場,迥然不同的最終用途、規格和期望。這一現象代表著並不僅僅是某個別產品擁有了原先未曾想到的用途,還象徵著這家公司在醫院市場中所享有的特定市場細分的終結,而該公司卻從未意識到這一點。因此,雖然三四十年來,該公司一直成功地將自己定義為醫院實驗室裝置的設計者、製造者和經銷者,到頭來,它還是不得不重新將自己界定為實驗室裝置的製造者,並發展出與原先領域相去甚遠的設計、製造、分銷和服務能力。然而,等到一切就緒,它已經喪失了大部分市場。
由此可見,意外的成功不僅僅是創新的機遇,同時還需要有所創新。它迫使我們自問,就公司的業務範圍而言,目前有哪些基本變化最適合它?就它的技術而言呢?就它的市場而言呢?如果能夠正視這些問題,那麼意外的成功可能會帶來回報最高、風險最小的創新機遇。
世界上最大的兩家企業——杜邦(全球最大的化學公司)和IBM(計算機行業的鉅子),將其卓越成就歸功於把意外的成功視為創新機遇並主動加以利用。
在長達130年的時間裡,杜邦公司把自己的業務侷限於軍火和炸藥製造領域。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它首次組織研究力量延伸到其他領域,其中之一就是全新的聚合物化學(polymer chemistry)。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在這方面一直居於領先地位。杜邦的研究進行了好幾年,但都沒有任何進展。1928年,一位研究助理回家前忘了將爐子關掉,爐火燒了整整一個週末。到了星期一早晨,公司負責研究的化學家*H·卡羅瑟斯(Wallace H�Carothers)�發現,壺裡的東西已經凝結成纖維。隨後,杜邦公司又花了10年時間,才發現了製造尼龍的方法。這個故事的要點在於,同樣的意外在德國大型化學公司的實驗室裡也發生過好幾次,而且發生的時間要早得多。那時,德國人正在尋找聚合纖維,他們本可以得到它,而且比杜邦公司早十年製造出尼龍,並因此獲得全球化學工業領域裡的領導地位。但是,由於德國人沒有計劃這項實驗,所以他們放棄了這個實驗結果,將意外產生的纖維倒掉,隨後又從頭開始。
�*H�卡羅瑟斯(1896—1937);美國化學家。1928年杜邦公司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總部所在地成立了基礎化學研究所,年僅32歲的卡羅瑟斯博士受聘擔任該所有機化學部的負責人,在美國杜邦公司任職9年,領導基礎有機化學的研究工作。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獲得高分子量物質的研究。其中,聚己二醯己二胺(耐綸66)就是他所研究的許多縮聚產物中的一個(最後定名為“尼龍”)。尼龍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纖維工業的基礎,尼龍的出現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一新。用這種纖維織成的尼龍*既透明又比普通*耐穿,1939年10月24日,杜邦公司在總部所在地公開銷售尼龍絲長襪時引起轟動,被視為珍奇之物爭相搶購,人們曾用“像蛛絲一樣細,像鋼絲一樣強,像絹絲一樣美”的詞句來讚譽這種纖維,到1940年5月尼龍纖維織品的銷售遍及美國各地。卡羅瑟斯193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