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頁)
嘗沒在運河沿岸做好了應對俘虜過境的準備?船隻、軍隊、糧草和沿途接待官員已經全部到位。突然改變北上道路,沿途地方官民又要增加多少開支?又要耗費多少糧草軍需?這筆錢如果你出地話,本官可以替你上奏皇上,按你們佈置的行軍路線北上。”
弘吉剌仙童啞口無言,走陸路確實是比走水路慢得多和遠得多,賈老賊拒絕蒙古方面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但是俘虜隊伍走水路北上就進了山東西路,雖然山東西路總管與達魯花赤都是對忽必烈忠誠不二的走狗。可運河緊挨著李璮的山東東路,李璮要是突然耍什麼花招的話。那忽必烈花了重金贖回這批俘虜可就打了水漂了——所以忽必烈在與弘吉剌仙童的書信中再三叮囑,一定要讓俘虜隊伍走陸路以預防意外。為難之下,弘吉剌仙童只好又懇求道:“賈少傅,兩位王爺,算小使求你們了,高抬貴手幫這個忙吧。”
“不行!”賈老賊再懶得和弘吉剌仙童廢話,很直接地拒絕。趙禥是不大會說話。選擇了閉嘴,惟有趙孟關態度好些,很誠懇的對弘吉剌仙童說道:“弘吉剌大人,你不用浪費口舌和時間了,俘虜走運河北上,已經是皇上親自批准,樞密院也做好了一切準備,無論是誰都沒辦法更改地。你要是繼續糾纏下去。只怕這個談判又要延長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結束了。”
“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箭在弦上,實在拖不起的弘吉剌仙童神色黯然,只得默默接受這個現實,並打定主意立即飛鴿傳書讓忽必烈做好預防萬一的準備……
公元一二六零年,南宋開慶二年四月十三日。宋蒙兩國就鄂州之戰中的俘虜問題達成協議,忽必烈付出了近一萬五千萬貫的鉅款,從南宋手中贖回了被俘的一萬四千餘名蒙古族俘虜與兩萬兩千餘名色目人俘虜。屢屢簽定恥辱條約的南宋一舉反身,憑藉這個協議索回忽必烈歷年來劫掠所得地鉅額財富,極大緩解了國庫空虛的壓力,並很是讓南宋官民揚眉吐氣了一番。
便宜是佔了,但這個協議卻招來不少南宋將領的反對,有軍事頭腦的廣南制置使趙葵、淮西制置司參議杜庶、湖北路安撫使王堅、呂文德和高達等人都上奏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此舉無異於是放虎歸山,將讓南宋大敵忽必烈的軍隊能在很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重新威脅了南宋的國家安全。無奈宋理宗決心已下,又有丁大全和閻貴妃等宋理宗親信從中作梗。加上賈老賊態度曖昧,趙葵、杜庶和王堅等人始終沒能阻止協議達成。到了四月十四日這天,弘吉剌仙童代表忽必烈上繳了贖金,關押在臨安城外戰俘營的蒙古俘虜和色目俘虜也清點好人數登上戰船,由宋軍統制伍隆起率領軍隊監視押送下走運河北上出境。
……
贖回來的俘虜走運河北上山東地訊息送到忽必烈面前的時候,沒等忽必烈做出反應,兩封同樣重要的訊息又同時送到了忽必烈面前,一是留守漠北的蒙古各部落王爺已經與齊聚哈拉和林,商議擁立阿里不哥繼承汗位——這個訊息令忽必烈是又喜又憂,喜的是漠南蒙古諸王畏於自己權勢,沒敢去哈拉和林擁護阿里不哥,憂的則是阿里不哥肯定要在自己之前稱汗,搶佔先機。而第二個訊息就讓忽必烈暴跳如雷了——李璮遣使來報,忽必烈派去地使者趙壁在歸途中遭遇土匪,趙壁一行百餘人盡數被殺,無一倖免;忽必烈計劃中的人質王文統也身負重傷,無法北上大都。
“李璮狗賊!本王要把你千刀萬剮!碎屍萬段!”忽必烈咆哮著一掌拍在李璮送來的親筆信上,震得信下的木桌桌面裂出幾條大縫,“你當本王是傻瓜嗎?殺害了本王派去的使者,竟然還用這麼荒唐的藉口來搪塞本王?本王若不殺你,誓不為人!”
“王爺,讓末將去吧。”大將曉古臺站出來,請命道:“沭陽一帶適合騎兵做戰,末將只需一支鐵騎,定能大破叛軍,將逆臣李璮人頭獻於王爺!”正在氣頭上的忽必烈當即點頭,還好子聰和姚樞兩人同時跳出來。“王爺,不可衝動!”
“王爺,小僧認為眼下絕不能與李璮立即開戰。”子聰飛快說道:“鄂州一戰,我軍元氣大傷,力量被削弱嚴重,眼下又即將要與阿里不哥開戰,實在不該多面樹敵。何況李璮既然敢殺害王爺使者。必然是與宋人建立了聯絡才有恃無恐,王爺擊敗李璮不難。但李璮如果將宋人拖入戰場,我軍腹背受敵,那就大事去矣。”
“子聰大師所言極是。”姚樞也說道:“惟今之計,只有對李璮暫時忍讓,待到俘虜歸來,重新組建精銳部隊恢復元氣,先解決了北方的麻煩再掉轉頭來對付李璮不遲。而且李璮殺害趙壁先生之後又尋找理由推脫罪責。證明他暫時還不想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