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重磅觀點
⊙ 《紅樓夢》呈現9×12的文字結構,八十回後≠後四十回,全篇一百零八回
⊙ 賈迎春出身複雜,庶出轉嫡,嫁與中山狼懸樑而亡
⊙ 香蓮為照應全域性之女子,有命無運,悲慘結局源於夏金桂
⊙ 賈政並非忠臣,“姽嫿將軍詩”埋下榮國府敗落根
⊙ 賈惜春於皇帝打擊前逃脫兩府,緇衣乞食,流落街頭保全身
⊙ 襲人告密不只是人性的虛偽,而是女人對內心深處傷痛的療養
⊙ 寶、釵婚配系黛玉亡後,有名無實未有子嗣
⊙ 探春遠嫁茜香國,是政治和番的犧牲品
⊙ 王熙鳳“掃雪拾玉”境況堪傷,轉奔金陵途中投海而亡
⊙ 李紈並不完美,吝嗇、狠心,雖有好運卻無命享
⊙ 御神廟重場戲,茜雪探寶玉,小紅慰鳳姐
⊙ 妙玉為救寶玉犧牲,與忠順王同歸於盡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劉心武揭秘紅樓系列歷史大事件
吳祚來的指摘
2005年8月揭秘系列第一部出版以來,青年學者吳祚來發表了《從劉心武“包二奶”看知識分子的墮落》一文,指摘劉心武研究秦可卿,是一種精神上的“包二奶”,是一次全身心的墮落。
對此,劉心武發表觀點稱,吳祚來所言過於偏激,如此評價不但對他人品文品不公,而且玷汙了他的人格尊嚴,對本人名譽造成毀損。
炮轟鋪天蓋地
2005年10月末,中國紅學會副會長鬍文彬在《新京報》上直言劉著“胡說八道”,稱“秦學”是猜謎。 11月初,批評之聲達到了頂峰。數位中國清史和紅學權威專家(如蔡義江、孫玉明和張書才等)在《藝術評論》第十期上刊發對劉著“生編硬造”表示“不屑”的專文與訪談。
面對席捲而來的炮轟,劉心武一直沒有高調回應,直到2005年11月4日,劉心武在《新京報》上發表了《我的初步回應》一文,對紅學家蔡義江和胡文彬的批評做出正面回應。劉心武聲稱:“我愛好《紅樓夢》,研究《紅樓夢》,走什麼路是我自己的事,怎麼會被這樣“叫停”呢?
緊接著,2005年11月9日,吳祚來又在《新京報》上發表一篇名為《劉心武應直面學術批評》的批評文章,聲援胡文彬等紅學家。
在11月15日出版的《紅樓夢學刊》第六期卷首的訪談錄中,馮其庸稱劉心武的揭秘“信口亂說,怎麼能夠稱為學問呢?”還說到“秦學跟央視推波助瀾有關,造成了文學界,至少是紅學界的混亂”。將劉心武到央視定性為“對社會文化的混亂”。李希凡先生則將其定性為“擾亂了文學藝術的研究方向”。
儘管反對聲強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劉心武揭秘》第二部仍然於2005年11月27日在王府井新華書店進行首發,劉心武親臨現場售書並與讀者進行交流。這是“紅學風波”以來,劉心武第一次在公眾場合和讀者、媒體見面。
網際網路的聲音
在各方批評聲群起之時,網路也利用其快捷的傳播方式進行了熱炒。新華網以《劉心武“忽悠”紅學界拔刀欲“群毆”?》、人民網以《劉心武“生編硬造”紅學家群起掄大棒》、網易以《紅學家們“群毆”劉心武為哪般?》為題做了大篇幅的文化專題。
新浪網推出“您如何看待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的網上調查,17385位投票者中,近八成投票者認為劉心武“擴大了紅學的大眾討論空間,值得肯定”。
文學界“挺劉”
在紅學界*聲此起彼伏時,眾多文學界人士卻紛紛“挺劉”。北村:對文學作品最重要的研究是閱讀,劉心武給讀者提供了新鮮的閱讀經驗。張頤武:人身攻擊不可取。王蒙和劉心武“解紅”是非專業人士出成果的範例,紅學界應改變行幫之氣。李洱:既然可以從飲食詩詞的角度進入《紅樓夢》,為什麼不可以從劉心武的角度進入呢?邱華棟:胡文彬等攻擊劉心武是門派糾合的利益之爭。朱大可:紅學太自閉,揭秘也是文學解讀的路徑。王千:拒斥紅學的娛樂功能是對文學的違背,應該承認劉心武的貢獻。張閎:“紅學家”與劉心武之間的衝突是學術壟斷行業與學術市場化之間的衝突,建議央視來一場PK。敬文東:反對試圖壟斷學術的任何做法。
受邀外交部
2005年11月21日下午兩點,作家劉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