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奔跑,需要在跑道沿線架設720只照相機。而且,每張照片中馬匹都處在中央,雖然看上去它的腿部在運動,但就馬匹本身來講卻似乎沒有移動位置,只是背景在飛速地掠過。
邁布里奇在美國到處表演這種實驗鏡,並在科學雜誌上撰寫介紹文章。1888年2月25日,邁布里奇來到了西奧蘭治。我們不瞭解愛迪生是否參加了觀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就是邁布里奇在兩天後訪問了愛迪生的實驗室,據他在題為《運動中的動物》一書中說,他“就(動物影象放映機結合)留聲機使用的可能性與托馬斯A·愛迪生先生進行了磋商”。
愛迪生在發表於《紐約世界報》的一份宣告中表示同意。據邁布里奇的傳記作家說:“愛迪生對這一建議熱情支援,並提出由自己錄製埃德溫·布思和莉蓮·拉塞爾等人的聲音,由邁布里奇拍攝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後來這一設想所以被放棄,是因為邁布里奇感到留聲機的音量不足以應付大量的觀眾。
法國的馬雷20年來一直用針尖在黑煙灰上劃線的方法,來研究動物的動作速度。到1882年邁布里奇旅行歐洲以後,馬雷才決定利用照片來進行實驗。他的實驗工作因當時市上已有一種塗膠質溴素的照相底版出售而得到了很多便利。從此以後。可以用配好的藥品很容易地把快攝的底版沖洗出來,並且能夠把底版儲存好多年。
馬雷創造了“攝影槍”,1882年,他又發明了“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種攝影機以後由於採用了市上新近出售的柯達膠捲而成為“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10月,馬雷第一次把利用這種膠捲拍攝出來的照片獻給法國科學院。事實上,就在那時他已發明現代的攝影機和攝影技術了。
馬雷的成功推動了法國的隆德和德國的安許茲等人的努力。在馬雷將他最初的照片獻給法國科學院以後不久,英國的勒普朗斯和弗賴斯·格林也獲得了同樣的成果(1888年—1890年)。他們將攝成的膠捲在實驗室(有時在公開場合)成功地在銀幕上映出,一如以後馬雷本人和他的合作者第米尼所作的那樣。勒普朗斯和弗賴斯·格林的膠捲都鑽有孔眼,這是一種使放映時形象固定而不跳動的不可缺少的裝置。
“第三個原因,愛迪生新的年輕助手威廉·迪克遜(w 。K。L。Dickson )是一名攝影師,因此有能力對活動攝影問題進行研究。”
據說,迪克遜是歌曲中的人物安妮·勞莉的後裔。他遷居美國的目的就是要加入愛迪生的陣營。有一段時間,他是製造巨型發電機的戈爾克街工廠的實驗部主任。迪克遜幹事認真,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而且,他有良好的攝影技術。
愛迪生和迪克遜都知道奧托馬·安舒茨在德國進行的工作,他發明了一種“動畫機”。這種裝置雖然可以產生活動畫面,但卻不能使用柔韌的膠片,也不能將畫面投射到銀幕上。
當時,人們對攝影並不陌生,比如對精密鏡頭、優質乳膠以及根據景象暫存原理來獲得活動映畫的幾種裝置。其中一些是用快門在影象更換時遮住放映機的光線。迪克遜的基本工作就是尋找用快門把彎曲膠片上間斷的動作連綴起來的方法。
也許是由於迪克遜熟悉安舒茨的動畫機,才使他能夠設計出他的第一臺機器。他試圖把極小的形象畫在一個圓筒上;當圓筒旋轉時,用光快速投射旋轉而過的每幅畫面。由於畫面太小,迪克遜決定試製一種可以使用較大柔韌膠帶的裝置,以便描繪較大的形象。
對迪克遜來說,幸運的是,當時幾個攝影材料製造商已經找到一種辦法能將感光乳劑塗在透明柔韌的賽璐珞片上。同過去通常用來做靜止攝影的玻璃板相比,這種材料被稱作膠片。“膠片”這個詞源於“filmen ”一詞。在古英語中,它所指的是燒牛奶時產生的泡沫。在美國,能獲得柔韌的膠片,這對迪克遜試圖造出一架成功的電影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889年秋,愛迪生向美國專利局呈上一份預先通知,裡面敘述了一種“像留聲機之於耳朵一樣,對眼睛發生作用的”機器,取名為“活動電影放映機”。但這種放映機由於各種溼板照相感光度較低,在運動中拍攝的人與動物影象模糊。在愛迪生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時,其他一些人也在努力製造有關“電影”方面的東西。
由於1889年愛迪生還未能從電力事業中脫身,那時他不僅正準備將各公司合併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而且已深深陷入了粉礦工程的冒險,又因為他還在計劃去英、法兩國進行訪問,所以愛迪生將研製照相機的任務交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