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用電或家庭用電時,保持適當的電壓。這個系統節約了大量電流,因此相應地節約了它生產電流所需要的大量基本裝置。但是為了使變壓器起作用,需要由直流電變為交流電的轉換器。於是愛迪生系統和威斯汀豪斯系統之間爆發了一場“電流戰”。
1888年,蒂斯拉成功地建成了一個交流電電力傳送系統。他設計的發電機比直流發電機簡單、靈便,而他的變壓器又解決了長途送電中的固有問題。利用變壓器,可將輸入線路的電壓提高,在送入家庭使用者或工廠之前,再把電壓降下來。
愛迪生未能及時意識到面臨的危機。當他發現了這一點時,雙方已經開始交鋒了。愛迪生意識到,交流電可以降低成本,這是無疑的,從經濟角度來攻擊交流電,勢必要以失敗告終。於是,他就在交流電的其他方面做文章。他認識到,在19世紀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公眾對電力懷有畏懼之感:電力雖然可為人類帶來利益,但它也是殺人犯。所以,宣傳高壓的危險,是攪亂公眾頭腦最有效的辦法。
於是,他發行了一本題為《當心》的小冊子,書中詳細地列舉了交流電的所謂種種危險,並把交流電的使用令人難以置信地描述為“枉費心機”。
愛迪生還在《北美週刊》發表了一篇題為《電燈之危險》的文章,攻擊交流電的使用。他說:“與我保持聯絡的一家電燈公司前些時候購下了一整套交流電系統的專利。對此,我表示抗議,內容都記在了公司的備忘錄上。迄今,我已成功地說服他們不向公眾推廣這種系統,今天即使是我同意推廣,他們也不會這樣做。”
除了在輿論上壓倒對方以外,為了證明他的論點,他用交流電殺死了一些無主的貓狗,並在紐約市裝置電椅時鼓勵採用交流電。威斯汀豪斯針鋒相對,撰文捍衛交流電的長處。除了在雜誌、刊物上進行論戰以外,雙方都進行了大量的政治遊說。愛迪生利益集團支援一項動議,將電壓限制在800伏特之內,以此束縛交流電的有效使用,並且又不妨礙他們自己的利益。為此,1888年夏,威斯汀豪斯準備起訴。他在7月11日寫道:“我們是否要起訴愛迪生、約翰遜和其他幾個人——指控他們在紐約法律上搞陰謀,這是個值得嚴肅考慮的問題。對於他們這種肆無忌憚的行為,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事情才能在某種程度上了結。”
愛迪生聽說威斯汀豪斯準備起訴他,氣憤之極。這時他們兩人的朋友維拉德勸愛迪生去拜訪威斯汀豪斯,愛迪生回答道:“我對他的經濟實力十分清楚,他最近的經營方法如此猖狂,我認為他不是發了橫財,就是被我所不知道的什麼東西衝昏了頭腦。豈不知他是乘著風箏飄搖,早晚會一頭就到泥潭中去。”
交流電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鬥爭過程中交流電利益集團也受到了對方的沉重打擊。愛迪生和他的幾個幫手英索爾、約翰遜、哈羅德、P。布朗透過推銷電刑椅來破壞交流電的聲譽。1889年5月布朗購下了3臺威斯汀豪斯交流發電機,未告訴賣方他將把這幾臺發電機轉賣給監獄方面。一年之後,奧本州立監獄、星星監獄和克林頓監獄決定使用電椅執行死刑。1890年8月6日,威廉·凱姆勒以殺人罪在奧本坐上交流電椅死去。從此,交流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引起了恐懼,便成了死神的同義語。
他的這種實驗倒是十分有力的。但交流電一方所遭受的挫折只是暫時的,在其後的幾年裡,交流電的發展和應用迅速擴大,它逐漸地佔領了使用者市場。雖然到1903年,愛迪生本人還在憤憤不平地說:“為什麼大家都爭先恐後地使用交流電”,可是在此之前,愛迪生公司的中心發電站和長途送電系統使用的也是交流電,而直流電系統只保留在區域性輸電網的供電裝置上。
實踐證明,交流電具備很多優點。交流電動機結構比較簡單,重量較輕,而且供電穩定,還可以調離或調低,能夠實行遠距離送電。十幾年後法國的斯泰因梅茨在堅實的數學基礎上創立了交流電理論,使交流電成為主要輸電方式。遠距離輸電方法的產生和運用,為工業電氣化解決了電力的供應問題。從此,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區,都可以得到電的供應,電氣化的時代開始。
從19世紀80年代初到該世紀末,愛迪生完成了自己公司的改組,這為他的事業帶來了新的變化。1881和1882年兩年建起的一系列獨立經營的公司,為珍珠街電廠和其後建立的電廠提供了各種裝置。此後,在一次運動中,愛迪生終於再次控制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83年8月4日《電力世界》發表了他的看法,有了控制權以後,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