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意外夭折等死亡的人數,遠遠多於因各種原因而超生的部分,以致每年地球上都會有數百萬的人口消減。
當地球上總人口數量恆定時,這部分人口配額,便自然成為了各自治區競相爭奪的關鍵資源之一。
數百萬的人口配額,對總人口超二十億的華夏區來說,也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何況其他人口總數不過千萬的其他小型自治區!
既然糧食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那麼即使擁有再多的人口,也不用擔心他們會被餓死。
而越多的人口,不僅得到的地球聯邦的資源配額,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也意味著越大的玩家基數。
玩家基數越大,誕生出高星位玩家的數量便越多。在區域競爭中,便可以爭奪到更多的資源配額,本區域便會越加強大,在聯邦中也就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這無論是對當下還是未來,都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
人類經過千年來的不斷努力,在五百年前便已經將月球開發利用完畢了。而此後在對金星進行開發的三百年中,在其上發現了很多地球上或已經消失或從未發現過的重要材料,這便使得人類科技的前進步伐,被加快了許多。
在將金星開發利用完畢後,人類便開始了對火星的開發。而在火星上發現的重要原材料,更勝於金星。
開發火星時,具備開發行星能力的國家已經達近百個。他們之中無論誰,都想擁有更多更優秀的資源,甚至因此而在外太空中,爆發出了數十次的星際戰爭。
這些星際大戰,致使人類上經過數百年才發展起來的太空飛船數量,近乎折損殆盡。
建造每一艘擁有太空戰鬥能力的飛船,所需的珍惜材料都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其中,很多不是從未在地球上出現過,就是已經完全絕跡。
還處於星際時代初生兒的地球人,根本承受不起如此大的損失消耗。而當初開發金星時,之所以用了整整三百年的時間,很大原因便正是因各國將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對其他國家的防備攻訐上,才浪費了如此大量的寶貴時間。
脆弱的地球,是絕對經不起各大國的尖端武器的摧殘的,而當時已經測試研發了近百年,基本成熟的虛擬現實,便為矛盾已經激化幾乎不可調和的各大國,開闢出了一條完美的出路。
提議、談判、妥協、合作,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磨合,這才促成全人類就此成立起了這個相對較為鬆散的地球聯邦。各國的原有名稱,也就此改為了類似的獨立自治區。使全地球人第一次勉強被歸為了同一個國度之中。
當時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便是華夏,在玩家數量起決定作用的虛擬現實中的全面戰爭中,華夏區的優勢尤為明顯。
這是當時區域實力不弱於華夏,但人口數量大大不及的其他幾個強大自治區,所不能接受的。
制度總是在不斷的改變之中而得到完善。以全人類的智慧,數十近百年的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經過各大區的不斷協商之後,虛擬現實中的全面戰爭,變得不僅愈發的複雜且多樣,其中包含的限制因素,也越發嚴謹了起來。
命運遊戲中戰爭階段,被分為了主要的初、中、後三個時期。
在初期,命運遊戲中只能進行‘主城’級別的對立戰爭。而在這個階段,擁有多達百座主城的華夏區,因尖端戰力分散嚴重,且太過樹大招風,所以基本都是處於劣勢的捱打之中,損失一直非常慘重。
到了中期,全面戰爭的級別進行到‘巨城’規模時,數量減少為十座巨城的華夏區的尖端戰力變得相對集中,這個時候才勉強可以和其他幾個強區,進行互有勝負的競爭角逐。
只有在每款命運遊戲執行到後期時,每個大區都僅有一座的皇城級別的全面戰爭階段,華夏區才可以說,擁有了強勢的領先實力。但到了這個時期,華夏區所要面對的敵人,卻基本已經都是數個甚至數十個大區的聯合體了。
所以到了每款命運遊戲的最終整體結算之時,因為初期的損失過於嚴重,與幾個強區相比,華夏區常常是略輸一籌的。
各城市級別的戰爭,對個自治區來說,是資源的爭奪。但對普通公民來說,卻這正是獲得公民貢獻度的最好時機。
加入一個強大的知名公會,才能擁有參與到這樣的戰爭之中的權利或機會。
只有在戰爭中,玩家才有可能獲得大量的公民貢獻度。在戰爭中的貢獻越大,獲得的公民貢獻度便越高,公民等級便也就可以越快的獲得提升。
競爭無處不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