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卻說七千寨四百多號人一併從下山,往南走,往南的地界就是樂平縣(注一)。
樂平縣亦屬於太原郡治下,這是綠林的慣例,一般遭到了本郡官兵圍剿,就要逃至其他郡縣安身立命。最好的地帶莫過於三不管的地界。
樂平縣再往南,乃是出了太原郡,抵至潞州境內,此地在開皇年以後,已是複名為上黨郡(注二)。
眼下失去老巢,山寨上下皆是喪家之犬。不過眾人看李虎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皆是心底大定。卻哪知道李虎內心他也尚沒有一個計較。
現在七千寨的情況由於山寨被焚,故而糧食皆失,沒有糧米過冬,而所攜帶出來的錢資雖是不少,但是亦不能坐吃山空,故而處境頗為緊張。
目前的李虎亦是走一步算一步,先帶四百號人到了太原郡與上黨郡交界之地。
上黨郡,乃是北路綠林聚集之地,暫時投奔一家綠林,借住個幾日也是常有的事。那家沒有被官兵圍剿過的日子,同時江湖落難,同道能搭把手的,就不能推遲,這就是綠林之中的義氣。
這就是李虎目前的打算,不過就在這時王君廓突而率領二十多名兄弟返回。
原來他是聽說山寨被官兵攻打之事,急急迴轉的,趕來接應的,只是可惜來晚了一步。王君廓頗有幾分懊惱,當然李虎他們皆十分高興,覺得王君廓足有義氣。
王君廓見之沒有幫上忙,又見李虎他們無處可去,當下力邀李虎他們前往上黨,一起投奔二賢莊,求赤發靈官單雄信收留。…;
聽王君廓如此說,李虎有幾分猶豫,當下詢問眾位當家的意見。眾人皆以為,單雄信雖在綠林之中,素有名望,但是前往投奔,等於寄人籬下。正所謂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李虎聽了,心底亦有他的小九九,不想被吞併了。
王君廓聽眾人如此說,當下急忙說單雄信,是北地綠林五路瓢把子。若是不投奔潞州,請他出面說句話幫忙也可以。
當下李虎見此仍是拿不定主意,而李重九這時卻表示贊同。於是李虎拍板,王君廓,李虎率領一眾七千寨的弟兄們,一道前往潞州二賢莊拜見單雄信。
李重九一路之上,聽聞可以見到這位隋唐英雄傳裡的成名人物,當下亦是充滿了期待之意。
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此上黨名之由來,
在春秋時強大的晉國就以上黨為兵家重地,之後三家分晉,趙韓兩國將上黨一分為二。進入戰國,秦王欲掃清**,出兵攻伐韓國,野王被攻陷,上黨守馮亭降趙。秦王不肯坐視,之後並有了長平之戰。
七千寨眾人到了潞州治所長子縣,乃是一郡郡守牧民之地。縣城內必是戒備森嚴,李虎,蘇素等人擔心城門處貼有自己通緝告示,故而不敢入城。
李虎就找了一個要進城販柴的本地樵夫,問他二賢莊所在。樵夫如實言道在西門處十五里,聽聞二賢莊不在城內,李虎等人皆是大喜。於是安頓好部下之後,給了樵夫二十文錢帶路,前往二賢莊。
李虎,王君廓,李重九,蘇素四人一路西行,但見二賢莊附近雖不在城內,但亦是熱鬧更甚於其他地方。
臨街之上如生藥鋪、柴炭行、鞭杖行的店鋪,則是大門營業,鐵匠鋪之中,火星迸射,嗆嗆的聲音不絕於耳。
一路之上,行人往來,可謂接踵摩肩,其中最不乏的就是燕趙之地的彪行大漢,這些人跨刀而行,特意壓低的氈笠之下,投射向李重九一行的目光,卻皆是上下打量。
注一:石艾縣今山西昔陽縣。
注二:上黨郡大致今日山西長治市。
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
行了不遠,一道小河蜿蜒而過,小橋虹跨其上,在河對面乃是一處極大的宅院。高廈雲連,規模齊整。若非眾人心知底細,乍一看還以為其是當世門閥的府邸。
四人方來到莊前,就有兩名拿著哨棒的莊丁迎了上來。王君廓則是上前通名。莊丁一聽後,打量了王君廓幾眼當下入內通稟。
不久之後,就聽得莊內傳來一串雄壯至極的長笑聲。“王兄弟,可讓某等得好苦啊!”
李重九抬頭看去,只見此人四四方方的國字臉,紅面赤發,身材魁梧至極,顧盼之間極有威勢。
對方一見王君廓即搭上對方的手,聲若洪鐘地言道“這兩年我邀了賢弟多次前來聚義,而今賢弟來此,實慰平生啊。”
王君廓聽了亦十分感動。
正待說話,單雄信將手一挽,言道:“來,我們兄弟今日不醉不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