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古代是否真有,百人敵,千人敵,甚至萬人敵這樣的絕代猛將。他不知道。
那麼既然因為自己資質低劣,而王君廓不傳授武功,那麼重活一次的李重九,就此與武功絕緣,那是不可能的。若是上輩子,李重九會些拳腳,那麼他很可能會保住性命,不會如此輕易枉死,如果這輩子,李重九武功好一點,那麼碰上李三娘時,亦不會一個照面給她打得吐血倒地,險些身死。
這個時代,憑著一身好武藝,封王晉爵,出入廟堂的人,不知凡幾。一身好武藝貨於帝王的武將,在亂世之中,更勝於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儒生。這不僅僅是世家如此,甚至北地民風亦是如此。
燕趙好漢,血性好武。因自古處於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第一線,亦有燕趙之兵為天下雄之說。胡漢混雜;民風彪悍。大隋朝開國以來,東征西討,幾乎每一年都在打戰。今年又為了平高句麗,天子調集了各地的府兵。
故而邊塞的人家皆是家中子弟,學習弓馬,刀劍,以一身武藝。若應召從徵,可以博一個功名,在家裡,若是山賊來打劫;這些子弟亦可以聚集一處,進行防衛。燕趙的北地男兒,自是打小習武,這皆是習以為常之事。
李重九仔細想了想,上輩子武藝不用說了。這輩子裡,他可不能再窩窩囊囊地死於宵小之手,無論如何,亦不能辜負這幅好身板。當下李重九想到了那掛在家裡牆壁上,開皇八年所制的角弓。
從李二叔口裡得知。這把弓乃是隋軍中將領所用之弓,力三石,乃是隋軍之中的難得的利器,乃是旅率(注1)一流的將尉使用的。乃是四當家蘇素,跑遼東時,從牙行的手裡,輾轉從靺鞨人那,花了三匹絹,加五吊自錢買下的。據說是開皇年間,隋軍征伐遼東時,不知哪個將領沒在異鄉,故而而來。
如此的強弓,亦只有大隋工部的工匠才製得出,民間則是不要想了,靺鞨人制弓之道更是拍馬不及。要知道隋軍步卒所用之弓,乃是一石半,健卒可開兩石,而南方步卒則較弱,一般只能開一石弓。
拉得動三石弓的都是可當一方的壯士,要麼精通古武術,要麼就是天生大力,必能在隋軍中獲得重用。當然再往上,還有六石弓,九石弓。
能拉得動六石弓的,據說只有楊爽,韓擒虎,賀若弼,魚俱羅,史萬歲這樣的開國大將。當然還有一箭雙鵰,威震突厥的長孫晟。
說起這些人的時候,一貫武藝甚高的王君廓,都是一臉的敬畏之色,他言道這樣的大將,都乃是一時之選,乃是高祖開國時,龍運匯聚,自然有一幫不世出的良臣猛將相助。承平年間,要想碰到真是千難萬難。高祖當時就是憑著這一幫猛將,平南陳,北擊突厥,吐谷渾,這才定鼎了天下。
當然對於王君廓這樣的說法,穿越後的李重九,自然是另一種看法的。所謂開國之時,必有龍運匯聚。不過是天下更替時,革舊布新,各國人才機制競爭,選拔激烈,自然是有能者脫穎而出。若換在太平盛世,機制僵化,大多是一個拼爹的時代,這樣的猛將可能亦不過是一介馬伕罷了。…;
論及當今英雄人物,王君廓說除了以上那些名將,此時多已是早亡,健在在世,亦早已是年老,氣力不在。說起六石弓,當世可能只有齊郡丞張須陀能開得動。此外唐國公李淵,亦是難得的神射手,但能不能開六石弓,卻不知道。
最後王君廓講到是九石弓。
李重九心道,天下能開六石弓的已是一代猛將了,難道還有九石的不成,那可是千斤神力,對於正常人而言,就算是想一想也覺得是天荒夜談。可是王君廓當時鄭重其色地告訴自己。世上之事自己想象不到,不等於沒有,只是運道不夠,沒有遇見。能開九石弓這樣的好漢,歷朝歷代只不過一二人罷了。
李重九將這些聽了一遍後,決定還是放眼當下。
他回到房間內後,從皮囊子裡,將這三石弓取下,擱在手裡掂量了一下。之後,李重九雙臂貫力,左右手一緊,用盡氣力推弓。
“呼!”
李重九放下這三石弓,果真還是力道不濟,只能開得一小半。這三石弓,能將弓拉得如同滿月的人,在整個七千寨之中,亦只有王君廓一人拉得動。可惜王君廓不愛用弓,故而不用。
所以李虎將此弓就給李重九,當然亦不是李重九能開這三石弓的意思,只是作為激勵的作用更大,一番望子成龍的心意。反正山寨之中,亦無人用得此弓,故而就暫時擱在李重九那了。
這數年來,事實上有著這把三石弓,以及王君廓講的弓馬封王拜將的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