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1/4 頁)
財。比之以往跟著各部的族長,俟斤,打得頭破血流,只是為了爭奪牧場,水源不同,跟隨可汗李重九出征風險不大,但卻是人人豐收。
看著屬於自己的布帛,肉好和茶磚,這些性格直爽的番人個個是樂得眉開眼笑,回家就可以過一個肥年了。而對於李重九而言,雖是將易縣的府庫搬了空,但是都是原先宋金剛的財物,李重九自己根本一文錢都不用出,還略有賺頭,更是樂得做個大方,全軍上下對於李重九的慷慨賞賜都是感激涕零。
而為了取布帛,陶瓷,茶磚,李重九直接是用錢,從林家商會那邊一併採購,林當鋒緊急從涿郡總號那邊調來庫存,才滿足了李重九的需求。林當鋒倒是一個勁的埋怨李重九要得太多,令他不得不大冬天令各地採辦,繼續從各地購買新貨來添倉。李重九見林當鋒雖是埋怨,但是臉上也是笑得合不攏嘴,李重九這一筆大額採購,真是令林家商會是大大賺了一筆。
攻取易縣可謂是一得三喜,李重九完成了上谷郡全境的統一,手下兵卒腰包鼓鼓,林當鋒也有大筆金錢入賬,唯一隻有宋金剛丟了城池,帶著手下兵卒從喪家之犬般,穿梭於太行山中。
隨後李重九又對原先投降的宋軍進行去蕪存菁,宋金剛原先的人馬,除了常備了幾千人外,其餘都是平時屯耕,用時征戰,戰鬥力平平,所以李重九淘汰了老弱殘兵,選其中三千精壯充入郡兵。現在上谷郡的郡兵,已達到五千之眾。
李重九當下令尉遲恭,趙雀兒,趙全庭,高楚,陳克為鷹揚郎將各領一軍,其中陳克當初是七千寨山賊,後與李重九一併在少林學藝,為李虎視若子侄,李重九倚之為親信,這一次也提拔為鷹揚郎將。而高楚仍兼副都尉,負責操練事宜,而蘇素除飛狐縣縣令之職,升為都尉,有調動郡兵之權,並且蘇素兼任郡丞,輔佐太守李重九處理上谷郡大小政務,至於飛狐縣縣令則由趙萬三升任。
有了這五千郡兵在手,李重九頓時底氣大足,這才是真正自己可以掌控以及調動的力量,總算與室得奚部達到實力上的平衡了,以後總算不用老看自己丈母孃,以及那幫長老們的臉色,‘借’個兵都要呱噪個半天,帶兵轉悠一趟背後都跟著十二道金牌。當然就在李重九整合易縣勢力時,這幫長老們再度來信,算是真正下了最後通牒。
但是這一次,那些番將們卻是集體不買賬了,他們都是收穫豐碩,而額託,英賀弗,顏也列他們作為護軍,所得更是肥得流油。到了這一刻他們都將之前長老們下得立即返回草原的嚴令,都拋在腦後了,一併追問李重九是否還有新的進攻方向,而他們手下的番軍更是嗷嗷直叫,磨刀霍霍準備再攻某城。
一邊是丈母孃的嚴令,一邊是手下大將的請戰,於是李重九陷入幸福的煩勞之中。(未完待續。)
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
冬日初升,越過山樑,易水潺潺,無數冰凌順水而下,叮咚叮咚碰撞有聲。
朔風正寒,李重九,蘇素策馬於易水河畔,臨水而觀。李重九駐馬於此,不由想到頗有再早穿越千年,來此一睹漸離擊築荊軻歌之景。
蘇素言道:“小九,你駐兵在此既不北上返回草原,也不南下,眾將都不知道你下一步打算。”
李重九言道:“四叔,我在等兩個人!”
蘇素露出正色,李重九手持馬鞭將易水一劃,言道:“四叔,在春夏之際,易水暴漲,我們可從坐船易水,至南拒馬河後,順流而下可直抵永濟渠。”
“永濟渠!”
“不錯,”李重九言道:“大業四年,天子令閻毗督永濟渠,修成之後,僅一年修畢,雖寬不如通濟渠,但可行大舟,從東都直至涿郡。眼下李密所據的黎陽,乃是通濟渠南段與黃河匯口之處,若是他有心進取河北,可沿運河一路北上水路並進,而我屯兵在此南下呼應,南北合擊段達。”
蘇素聽李重九之言露出正色,眼下河北雖三大反王盡數戰死,但是小的賊寇仍是不斷,眼下河北隋軍能夠力保的,也只有通濟渠沿線。故而段達的主力都沿河分數段屯駐,若是一旦某個縣城被義軍攻打,只需支援個幾日,援軍就可以從運河沿水路趕到。所以只要運河沿線不失,對於隋軍而言河北就沒有大危險,段達與駐守涿州的薛世雄部隨時也可以呼應上。
當然若是李重九與李密同時沿著運河南北夾擊。段達就會陷入腹背的境地。這局面下就算楊義臣也是十分狼狽,更不用提遠不及楊義臣的段達了。否則段達也不會被義軍稱為段佬了。在河北隋軍的野戰兵團,也就段達。薛世雄兩支,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