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3/4 頁)
呢?”郭孟玉問道。
“風險太大。這個病例的情況實在太嚴重。即便是保守治療,我都覺得存在很大風險。更別說手術。”王中南搖搖頭。
“那蔣醫生為什麼敢手術呢?”郭孟玉不解地問道。
“新技術。她可能是想應用漢鼎的新技術。一直以來,我們對漢鼎的醫學新技術吃得不透。她可能準備將新技術引用到先天心臟病矯治手術中來。她選擇的醫學團隊成員,沒有一個是咱們心胸外科的醫生,全部是漢鼎最近幾年引進的應屆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入院以來,一直在學習漢鼎的新技術。”王中南說道。
“再好的技術最後還是要由人來使用。以為學了新技術就可以變成神醫了?哼。這種人不經受一些血的教訓,是不會明白自己的斤兩的。據我所知,蔣玲玲就是一個畢業沒幾年的醫學碩士。之前不知道在哪裡工作。最近才來的小兒心外科。”郭孟玉已經到小兒心外向熟人打聽清楚。
“是啊。等著看吧。漢鼎醫院建立這麼久,一直沒有出現過中大醫療事故,這一次,怕是要破例了。”馬瑞豐也是陰陽怪氣地說道。(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三章 機不可失
蔣玲玲的團隊組建以來第一次例會,秦川也列席旁聽。這是蔣玲玲復出接手的第一臺手術,而且一上手就是一臺難度極大的手術。秦川對這臺手術非常重視。也有些擔心蔣玲玲現在的狀態,畢竟是有一兩年沒有進手術室了。
“病人的情況十分複雜。最穩妥的方法就是進行保守治療。但是我覺得以漢鼎的醫療技術,是完全可以治癒病人的疾病的。各位雖然都是剛參加工作不久,但是卻系統學習了漢鼎最先進醫療技術的。我也全面的學習了漢鼎的醫療技術。病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長約10mm、粗細約8mm未閉的動脈導管,另外還有肺動脈高壓等狀況。我們需要一次性全面解決患者的這些問題。否認任何一個意外,都有可能導致我們的努力功虧一簣。大家也說說自己的意見。”蔣玲玲說道。
團隊來的都是沒有多少經驗的年輕人,雖然之前也有不少操作機會,更是在學習系統中無數次進行虛擬操作。但是卻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
趙廣勇今年才二十三歲,去年從南雅醫科大學畢業。畢業之後應聘漢鼎醫院成功,從進入醫院開始,一直在漢鼎醫院實習。同時每天有系統地進入學習系統學習漢鼎最新的技術。理論基礎非常紮實,但是手術操作方面缺乏足夠的經驗。
這一次,能夠進入蔣玲玲的團隊,趙廣勇還是非常興奮的。能夠進入團隊,意味著他很快就會有大量的操作機會。也意味著他的實習期已經宣告結束。
“蔣醫生,我聽說心胸外科的醫生對我們接受這一臺手術有些意見。背後說我們不可能成功。”趙廣勇猶猶豫豫地說道。
“趙廣勇,你是一名醫生,不是八卦記者。你需要用心去思考如何治療患者的疾病。而不是去留意別人說了什麼。你說說,你怎麼看這臺手術?”蔣玲玲問道。
“我覺得,我覺得,採用常規的手術確實非常危險。但是我們不必採用常規手術方法。”趙廣勇含糊其辭。
“不採用常規手術方法,那我們該採用什麼方法?你說詳細一點。”蔣玲玲說道。
“我們可以採用微創技術直接對病人的未閉合脈導管進行手術閉合,同時完成各種心臟矯治手術。”趙廣勇說道。
“微創技術肯定不行。這方法要是管用,艾森曼格綜合徵就不會是手術禁忌症了。”王文祥雖然是趙廣勇的同學,但是他依然立即反駁了趙廣勇的方法。
“王文祥,那你說說,我們該怎麼來治癒患者的疾病呢?”蔣玲玲讚許地向王文祥說道。
“這個,我們可以採用漢鼎的基因技術,重構患者的心臟組織,然後手術修復患者的心臟。”王文祥說道。
“但是即便這樣,手術的風險依然存在。雖然採用漢鼎的麻醉技術。可以減少手術的風險,但是危險性還是過高。我們不能拿患者的生命冒險。”蔣玲玲搖搖頭。
秦川一直靜靜地坐在一邊,這些學生的表現雖然讓他有些不滿意,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來。本來擁有學習系統,這些學生應該有充裕的時間,掌握漢鼎的各項先進技術,而且能夠透過學習系統的模擬手術掌握這些技術。但是針對這一個病例,竟然沒有幾個學生能夠說出所以然來。可見他們平時的學習並不認真。白白浪費了非常好的學習機會。與漢鼎集團從足校選拔出來的那一批學生相比相差很多。也許他們以為在大學裡已經學習到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