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傾聽?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想像。”
……
“輿論的中心由單極裂變為多極,每一個話語領域中,鐵的規則和秩序依然存在。普通個體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來獲得關注。儘管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成名神話,但在龐大的基數面前,機率只是一種現象,一夜成名的幸運兒們,不過也只是這個景觀自我運作的產物罷了。網際網路的互動性讓一部分幸運兒成名,對剩下的大部分個體來說,它變成了一種工具,收集,反饋,調整,適應,控制,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瞭解你的全部,解構你的全部,一切的個性被標籤化二維化,個體與自我在這個空間中完成單向度的徹底蛻變。”
……
“如今,在資訊時代,資訊如洪流般淹沒了每一個人,即便個體窮盡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也無法掌握昨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不會有興趣再看一眼一段時間以前的熱點。
一言以蔽之,景觀在自發運動中以海量碎片的方式向個體展現每一個當下的片斷,個體擁有海量的碎片但無法用來拼成真實的存在。我們的歷史生命在不斷的萎縮和割裂。
這就是當下的生活,每個個體在這個景觀中,在這種運動中被不斷規訓,不斷異化,參與者的特質以客體的身份被不斷置換,變成附庸。
這是一場無處不在的社會博弈。”
……
“權力的掌握者們所秉持的意識形態早已力不從心;媒體大佬與網際網路巨頭們更關心自己的商業模式如何不被淘汰;意見領袖們無非收錢辦事;剛剛策劃或釋出了一個熱點的運營人員可能只是想拿到更多的績效和薪水;追逐熱點的消費者們,如前文所述,只是在被動地參與資訊傳播與反饋的過程。任何有意識、有目的的操控者,憑藉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能量,都不可能決定龐大機器運轉的節奏。
顯然,在一個以資訊消費為中心的時代,一個包含所有個體的,有獨立意志的,自發運動的虛幻景觀已然形成。以消費為中心,以資本為驅動,以所有參與者為基礎,以由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無孔不入的媒介為工具,資訊的母體早已開始獨立運轉。
在這樣的當下,我們何以有接近本真的生活?”
……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希望發出一種聲音,去解構並還原那些由網際網路時代所包裝的景觀化的熱點、焦點和難點,以及同樣被景觀扭曲的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我們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在生活中能自發的認識這種幻象,更接近生活本真的景觀。
不必多談改造世界之言,因為社會永遠存在自我革新和前進的動力,縱觀歷史,即使再壞的時代,也孕育著進步的種子。當下的虛幻網際網路景觀時代也正是如此。
我們所希望的,是你,我,在將來被改造過的世界中有自己的位置。以自己有限的水平和能力,向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
中國傳媒大學。
一位傳播學大師剛好下課,按照之前的習慣,他會留下來解答學生的問題,今天也如此。
“老師,今天有一位校長髮了關於網際網路傳播的發刊詞,我想要看下您的看法。”一位學生恭敬說道。
“是嗎?”
“是的,老師,就是這篇。”那學生遞上了手機。
周圍的一些學生聽了,也是有些興奮。
“是任校長髮的發刊詞嗎?”
“肯定是啊,任校長和南星學院都是現在網路上的熱點,他的文采和學術真的好厲害!”
“那不一定,文采是文采,學術是學術,那篇發刊詞雖然厲害,但肯定不如專業的老師。”
“對,我還是喜歡任校長的詩歌。”
周圍的學生在議論,但他們幾乎所有人都很篤信,任風的文采是文采,但學術又是另外一方面的東西了。
“聽聽丘大師怎麼說吧。”
他們這位眼前的大師,可是傳播學為數不多達到教育系統二十級評測的,他的教學等級,更是大師級,再往上一步,就到宗師了!
那些聚在一旁的學生看著他,想要看下丘大師的點評。
而這一刻,這位丘大師放下了手機,滿是驚歎說道:“這位校長,就憑這一篇發刊詞,就足以擔我傳媒大學的客座教授之職!”
“什麼?”
周圍那些學生,都是驚呆了,“客座教授?不會吧?”
“天啊,這怎麼可能?任校長的學術能力也如此恐怖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