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是看著演播室前面一個人在上面講。
“暴力拆遷的確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而且在這幾年總有一些非常極端的案例,因為強制拆遷或者叫暴力拆遷出現在公眾的面前,撩撥著公眾的神經。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這次國家徵求民意,期待著新的拆遷條例一旦出臺之後,能成為一個令行禁止,會起到非常好的一種作用。
……
前幾天,《人民日報》的人民時評上也發表了一個評論,在其中有這樣兩段文字,徵地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一些地方的工作之所以成為‘火藥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群眾工作不到位,方法簡單,甚至以強迫、威脅等方式對待被拆遷群眾,致使矛盾不斷激化。”
……
“在過程中,倘若政府自己都不遵守法律,又如何引導群眾在法律框架下表達訴求?我覺得人民時評上的這句話可以說問得非常非常重。倘若連個體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維護,所謂的“公共利益”又如何取信於民?這個時候不妨再看一下,這次典型案件的過程……”
……
“第三需求也很重要,就是讓所有的老百姓知道,這事不是沒人管,不是不重視,而且是高度重視。透過這1起案件的嚴肅處理,恰恰就是發出了這樣一個訊號,我相信老百姓可以接收到這樣一種資訊,對未來的強制拆遷,包括動用法律手段去保護自己的權益有著更好的一種心理準備。”
……
“所以,對強拆不僅要依法嚴懲,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還應抓緊完法規,賦予民眾依法捍衛私產的權利。民眾有保護私產的充分渠道,地方才會有所忌憚,不敢以公權壓制民權。”
……
“好了,今天的新聞1+1,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收看。”
在前面說話的,是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字正腔圓,大約三十多歲,國字臉,臉上有股肅穆感。
等到錄製結束後,任風笑著走了上去。
“白老師,您辛苦了。”
“不辛苦,這個是我該做的。”
那中年男子笑了一下。
這人,就是白巖松!
按照任風的計劃,既然是全媒體,那肯定也是要有電視臺節目,趁著這次事件,直接將節目給成立起來再說。
到時候有了充足的節目,再去和其他衛視談條件,這樣的話,這也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所以,任風當即找到陳燕,商量了成立一個新聞評論節目的事情,裝置也到位了,成立這種節目,也是小事。
不過陳燕不是幹新聞評論的,她還是偏向娛樂那一類,怕掌控不來,所以任風就只好招募老師了。
在經過這起事件後,任風的學校聲望值,足足漲了兩千多,個人聲望值也是在漲,聲望倒是不成問題。
思考一番後,任風就鎖定了白巖松。
比較好的節目裡,《新聞1+1》和《新聞週刊》都很不錯,而這兩個節目的主持人,都是白巖松。
而且,白巖松的新聞評論很接地氣,也敢說,放在之前那個世界,他也是頂尖的新聞主持人。
“到時候播音這一塊的教導,還要麻煩一下白老師。”任風很客氣地說道。
“那當然,教育這一塊,我也當仁不讓。”白巖松笑著說道。
陳燕的眼睛也是有些佩服,這位白老師的節目非常好,而且幾乎沒有停頓,一次性就播完,業務水平非常強。
第131章 奇葩說,快速發展!
任風笑了笑:“辛苦白老師了。”
這算是第一個錄製好的片子,等下還要經過後期剪輯。
一個節目有前期中期後期,前期就是新聞素材、策劃這些,中期就是錄製,後期就是剪輯,三者缺一不可,後期需要將之前的新聞素材都聯絡到一起,包括同期聲、解說還有拍攝的新聞畫面。
這一次弄的選題,也是任風定的,因為他們這邊有現場的影片,再加上現在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所以這件事仍然非常火熱,藉助這個熱點,推出自己的節目。
白巖松和老魏幾人都是去忙了,現在人手不夠,他們也有電視臺的經驗,所以後期的剪輯還是要靠他們。
“燕姐,這些天都沒給你安排節目,希望你別介意。”任風帶歉意說道。
“沒事的,最近的確是比較忙,我知道。”陳燕笑著說道。
“在忙也不能忽略燕姐你啊,畢竟當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