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不過毫無疑問,就憑著陳薩在這首曲子上的表現,就能夠贏得不少評委和觀眾的印象分。曲子夠著名,人長得也夠漂亮,最重要的,演奏的還很有味道。近兩年。隨著中國文化漸漸在全球升溫,中國的音樂也開始受到國際音樂界越來越多的關注,陳薩此舉,無疑是迎合了這種趨勢。
陳剛和何佔豪改編的這首《粱祝》,技巧性的東西偏多,雖然也包含了梁祝的幾個主題,但主要還是以愛情主題為主,只是透過不斷地變幻主題在左、右手的個置和伴奏的形式、力度來表現不同的情緒,其藝術成就並不高,正因為如此,這個版本才會在被創作出來之後那麼長時間。都沒有真正流傳開來,遠不如小提琴版本那麼有名。
陳薩的演奏,無疑吸引了全場的注意,比賽開始到現在這麼長時間。還沒有一位鋼琴家演奏過一首如此純正的中國風的曲子,而且這首曲子又是那麼著名,被稱為中國版的“羅米歐與朱麗葉”自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只是,有一個人的眼中,卻露出了些許遺憾的神情。
這個人,就是陸維。
“可惜了一首好曲子,可惜了陳薩這麼好的狀態。”看著陳薩的演奏,陸維暗暗搖了搖頭。這首曲子他早就看到過,不過只彈了一遍就再沒委碰了,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感覺不好,很不好。
這個版本的梁祝給陸維的第一印象就是和絃的編配很不合理,作曲家為了顯示這是一首中國風的作品,顯示出那種傳統、古典的味道。用了許多五聲調式的和絃連線,這些連線雖然在樂理上是都能講得通的,可老實說聽上去卻並不是那麼舒服。特別是有些地方那些快速的雙手華彩旋律,陸維認為那純粹就是在炫技,是為了提高曲子本身的難度而生硬地插進去的障礙。中國有許多曲子都是這樣,陸維一直不明白,這些作曲家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僅僅是為了顯示他們作曲的專業性和創作出的作曲的艱深嗎?可一首音樂首先應該讓人覺得好聽。這裡的人指的是大多數人,而不是那些所謂的“圈內人士”。
不管怎麼樣,當聽到那段旋律移交到左手,而右手只剩下在琴的高音區來回飛舞,演奏那些快速的小華彩時,陸維就徹底失去了聽的興趣。因為他實在聽不出來這段音樂是在表達什麼。
當然,當陳薩最後的演奏結束剛,小場仍然響起了熱烈的掌碉那首作品中的東方旋律。引確讓那些國外的樂迷們感到很新奇,很好聽。
“瞧瞧,老外也被咱們的《梁祝》給震住了!名曲就是備曲,我看這陳薩今天沒準兒有門兒劉棄海在陳薩結束第一首曲子時,忍不住讚歎道。
“是啊,看那幫老外掌鼓得。我看著都疼了,不過我很懷疑他們到底懂不懂這段音樂是什麼意忍陳雲抬起頭笑著對劉雲海說口“呵呵,懂不懂無所謂,只要能震住他們就行了,音樂有時候要講究一種朦朧美的,好了別說了,陳薩又要開始彈了微微調整了一會兒之後,陳薩開始了她第二首作品的演奏。
這一次,陳薩選擇的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
比起《匈牙利狂想曲》第6號。第2號作品的知名度似乎低了一些,但這並不能降低這首曲子在鋼琴界的影響力,許多鋼琴家都喜歡在自己的音樂會上演奏這首曲子,一半因為它的名氣,一半因為它的難度。
“咚咚!”兩記重重的小調主和絃響起,陳薩那兩條藕節似的玉臂爆發出了強烈的力度,帶著切分節奏的兩個和絃十分富有張力,剎那間,斯坦威鋼琴似乎由一位溫文爾雅的伸士,變成了一個衝動的小夥兒。
手腕吊得很高,由於這首曲子從頭至尾,都充斥了這種帶有強烈切分節奏和大力度的旋律,因此必須用這樣的姿式才能達到所需要的力度。
現代鋼琴教學理論,將演奏者作用於琴鍵的力度,已經戈分得十分明細了。同樣的一個音,根據力度標記的不同,可以靠手指的力量奏出。可以靠手腕的力量奏出,可以靠小臂、大臂二甚至全身的力量奏出。當然,這樣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在演奏鋼琴的時候,全身的肌肉都處在十分放鬆的狀態下,即使是不發力,也會配合觸鍵。
而此刻陳薩的演奏,就是許多鋼琴家通常喜歡用的全身力量作用於指尖時的通用姿式,將手腕提高。可以進一步加強手臂的通道感,便於力量的貫通。許多初學鋼琴的學生看到一些鋼琴家的演奏,常常會迷惑不解,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老師總是告訴他們,手腕必須耍時時刻刻保持與琴鍵的平行,移動的時候,也只能是左右移動,千萬不能平行移動。因此,當他們看到有的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