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學生這就去拜訪諸位大家。王爺提攜之恩,愚沒齒難忘!”徐廣志迫不及待地道。
“本王助你只因看中你才學,非為挾恩圖報。去吧,日後好好效忠朝廷便是。”景郡王看似高義,實則野心勃勃。二人心領神會,無需贅言,同行片刻就分道揚鑣,各去籌謀不提。
文萃樓內,人群走的走、散的散,半盞茶的功夫就只剩下三兩桌,跑堂的夥計忙著收拾碗碟,清掃穢物,丁零當啷一頓亂響。二樓的雅間又恢復原樣,俱用屏風隔絕視線,只留一個出口。
關素衣正襟危坐,曲起的指節頻頻敲擊桌面,可見心緒十分煩亂。一個散發餘溫的火盆擺放在她面前,上面壓著的青石板還在冒煙,倘若貿然掀開,沒準兒火苗又會復燃,於是只能等待。
聖元帝怕她急壞了,不由溫聲勸道,“夫人稍安勿躁,焰火已經壓下去,斷不會再毀了書卷。待熱氣消散,咱們慢慢拼起來就是。”
36。祝福
關素衣慢慢恢復平靜,命店小二送來兩片削得極扁極薄的竹篾和一方錦盒,放置在一旁備用,待熱氣消散便道,“把石頭取出來吧。”
一名侍衛剛要伸手,就見陛下已站起身,殷勤備至地道,“我來,夫人站遠些,免得死灰復燃傷著你。”石板依然滾燙,他卻像毫無所覺一般,輕而易舉將之取出,末了攤開掌心檢視,面板竟丁點紅暈未泛,可見內力深厚,武功高強。
關素衣柔聲道謝,然後用兩片竹篾把燒得七零八落、殘缺不全的紙片夾出,小心翼翼放入錦盒。李氏雖性情豪邁,手工活卻十分精細,也幫著撿拾紙片。
秦凌雲心知鎮北侯夫人自幼便跟隨外祖母學史,而史學家修書的功夫極為厲害,倘若不懂行的人隨意插手,沒準兒連這些碎紙殘片都救不回來,於是只能觀望。但他終究難忍鬱憤,沉聲道,“儒家主張仁愛行德,然徐廣志焚書廢法,手段未免太過狠辣。十日舌戰,揚名中原,而後欲取帝師代之,憑他也配?”
法家善於因勢利導,施術弄權,故而秦凌雲一眼就看穿了徐廣志掩蓋在淵博學識下的野心。關老爺子主張中正平和,他偏要倍道兼進;陛下主張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他偏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種種言行早已將他急於入仕攀爬的意圖顯露無遺。
關素衣何嘗不知道徐廣志是什麼人?倘若沒有自己攪局,他現在已位極人臣,父親如今的官職,原該被他得了去,繼而同樣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最快的速度奠定儒學在魏國堅不可摧的地位。
反觀祖父和父親,推廣儒學的手段確實太過溫吞,及不上他萬一。若他們未能達到陛下預期,想來徐廣志還會上位,那麼又有多少典籍要遭受這火焚成灰之災?又有多少人文思想被徹底摧毀消滅?徐廣志手裡的罪孽,堪比焚書坑儒的始皇。
越想越覺煩亂,她冷道,“聖上既已下了明旨,欲扶持儒學為國學,想必很需要這等人才。徐廣志雖然手段狠辣,心胸狹隘,卻已闖出名頭,怕是很快就會一飛沖天。有他在前面打頭陣,又有備受煽動的儒生相呼應,儒學想必會迅速崛起。文壇之亂由他而始,百家之廢由他而起,但這些與社稷穩固、馴化萬民比起來,卻是不值一提。罷,我一介閨閣女子,人微言輕,操心這個又有何用,倒不如多保全幾本典籍來的實在。”話落繼續撿拾殘片,微蹙的眉心染上一抹輕愁。
聖元帝定定看她一眼,語氣顯得格外溫柔,“夫人多慮了。陛下已有帝師與太常輔佐,三年後以儒學為主目開設科舉,屆時無需外力推動就會迅速成為國學,焉用再找推手?而徐廣志此人戾氣甚重,行事激進,野心昭彰,可用一時,不可用一世,陛下聖明,耳目通達,必不會被蠱惑。”
聽了這話,關素衣果然舒朗很多,笑嘆,“忽納爾表面粗獷,卻長了一張巧嘴,慣會說些安慰人的軟話。也罷,陛下怎樣,非我等升斗小民能夠揣測,只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九黎族大漢耳尖泛紅地道,“夫人乃陛下親封的一品誥命,地位尊貴,豈能用升斗小民自比?夫人放心,您福緣深厚、福星高照,必是日日都有今朝酒,哪需堪破明日愁。您這一生都會無憂無慮,平平安安的。”
關素衣笑得更為歡暢,粉紅指尖點了點九黎族大漢,嘆道,“莽夫巧嘴,實為可愛。好,那我就借忽納爾吉言了。”
被贊“可愛”的九黎族大漢兩隻耳朵紅透,除了撓頭傻笑,竟不知該作何反應。索性關素衣很快就收斂心神去撿拾殘片,並未發覺他的手足無措,反倒是秦凌雲和李氏,頗有些驚